
茶應明,男,彝族,1962年1月生,生前系云南省大理州彌渡縣紅巖鎮班局村委會小山頭村村民;李玉華,女,彝族,1968年8月生,云南省大理州彌渡縣紅巖鎮班局村委會小山頭村村民,二人系夫妻。他們是一對電影放映員,40多年來,夫妻倆穿梭于紅巖鎮108個村莊之間,放映了一部部精彩的影片,為村民帶來了無數歡樂和感動。丈夫去世后,李玉華接續放映,用光影守護著村民的“精神家園”。她和丈夫共為當地群眾免費放映電影4000多場,觀眾達100多萬人次。
源于熱愛 貴在堅持
1980年,茶應明被熒幕上精彩的故事深深吸引,于是他主動向生產隊爭取擔任電影放映員。因喜愛電影而結緣,1992年,茶應明與李玉華結為了夫妻。之后,茶應明帶著妻子李玉華一起為鄉親們放電影。夫妻倆白天忙生計,晚上放電影,每個月都會拉著沉甸甸的電影設備,跑遍紅巖鎮的每一個角落。去離家遠的山區村委會放電影,要走幾十公里蜿蜒盤旋的公路,凌晨兩三點回到家是常事;夏天夜晚經常被蚊子咬得一身包,冬天寒風凜冽凍得直哆嗦,但夫妻倆電影放映的步伐從未停歇。
他們總是精心挑選每一部電影,詳細介紹電影的背景和情節,讓村民更好地欣賞電影,很多時候也會放映一些宣傳教育片,讓村民在享受歡樂的同時還能增長知識。去放電影的路上,遇到需要幫忙的村民,就用拉電影設備的車輛“順帶”幫村民們拉拉東西。
疾病纏身 留下遺愿
2015年,病魔纏住了茶應明,即使每月都要上醫院檢查治療,但他依然堅守在電影放映崗位上,妻子李玉華則每天寸步不離地跟在茶應明身邊。病痛的折磨猶如千萬根針扎在身上,去放電影的路上疼痛難忍,茶應明就隔著衣服不停地撓肚子來緩解疼痛;寒冬臘月,刺骨的冷風混著鉆心的疼痛一次次襲來,豆大的汗珠順著他的臉龐滑落下來,他仍然堅守在電影放映機旁。
李玉華說:“他所有的衣服,其他部分都還新,唯有肚子那塊被他撓得快爛了?!迸c病魔抗爭5年后,茶應明永遠告別了深愛的妻子和心愛的農村電影放映事業。彌留之際,他對妻子說:“我一輩子都愛放電影,假如你愿意,我走了以后,你就接著去放電影吧?!崩钣袢A強忍著悲痛,從丈夫手中接過電影機,成為新的鄉村電影放映員。
克服困難 接續放映
曾經夫妻兩人走過無數次的路,如今只有李玉華只身前往。她不會開車,就買了一輛電動三輪車拉設備;50多公斤的設備搬不動,她就拆開,分幾次裝卸;既要照顧家庭、工作,又要放電影,李玉華就精打細算擠時間:送孫子去幼兒園后,就忙著去為村小的學生做午飯,午飯之后又要忙著準備放映機器和晚飯,接孫子回家吃過晚飯后便騎上小三輪,拉著小孫子去放電影,回到家最早都是深夜11點多,李玉華說:“回到家,孫子一上床就睡著了??粗O子陪我一起去放電影,我又欣慰又心疼?!?/p>
看到她堅持放電影的決心,在城里務工的兒子也會抽空回家開車拉著機器,陪她到偏遠山村去放電影。村民只要看到李玉華來放電影,都會上前幫忙,三輪車出了小故障也會主動幫她修一修。李玉華說:“開始確實很難過,總是想起他(茶應明)的樣子,有很多我和他一起去過的地方,那里有屬于我們的回憶,有幾場電影幾乎是在流淚中放完的。不過現在想到電影能為大家帶來快樂,我也就不那么難過了,只要鄉親們需要,我自己的身體條件還允許,就一定會把電影放下去,這也是我丈夫的遺愿?!比缃竦睦钣袢A,仿佛也成了一部活著的電影,讓茶應明的故事在歲月的長河中流傳下去。(責任編輯:高晟寒 劉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