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有光-中國文明網
姓名: 楊有光
事跡: 33年與橋為伴 守護滇越鐵路“人字橋”
類別: 敬業奉獻
省份: 云南
時間: 2024年第三季度“中國好人榜”
發表時間:2024-10-14 來源:敬業奉獻
字體:
打?。?/a>

  楊有光,男,苗族,1973年7月生,中國鐵路昆明局集團有限公司開遠工務段人字橋保安分隊隊員。33年前,18歲的楊有光成為預備役民兵,作為第三代滇越鐵路屏邊縣段的“守橋人”,他信守心中的責任和使命,踐諾守護滇越鐵路“人字橋”,保障火車順暢通行,這一守就是33年。楊有光曾榮獲“云南好人”等榮譽。

  三代人的生死堅守

  黝黑的臉龐,憨厚的笑容,看起來沉默寡言,眼神中卻透出堅毅和果敢,這是初見楊有光時的印象。在云南紅河州屏邊縣崇山峻嶺中的“人字橋”畔,今年51歲的楊有光像往常一樣,穿行于“人字橋”和隧道之間,開始了每天不少于四次的巡查工作。作為滇越鐵路線上標志性建筑的“人字橋”,至今已在懸崖峭壁間挺立了一百余年,橋橫懸兩岸絕壁之間,地勢十分險峻。

  “1991年3月1日,對我來說是一個特殊的日子。從那一天開始,我光榮地成為一名守橋人?!睏钣泄庹f,那時剛滿18歲的他,懷著“報效祖國”的滿腔熱情成為了一名預備役民兵,被分配到滇越鐵路“人字橋”路段,從此踏上了三十余年的守橋之旅。楊有光回憶說,他們家三代人都與這座橋有著不解之緣。他的外公參與了這座橋的修建,四叔是第二代的看橋人,而他則是第三代守橋的人。楊有光永遠記得四叔對他說的話:“你外公就葬在橋后的山上,守好這座橋,就是對外公和死于建橋過程中800多名勞工最好的紀念?!?/p>

  楊有光接過守護滇越鐵路“人字橋”的使命,赤誠地立下誓言:守橋護橋一輩子。他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人字橋”從部隊駐守轉為地方管理,再從以前的36人到現在的7人,守橋人換了一批又一批,觀光游客走了一波又一波,而唯獨一直堅守的,只有這“一橋”和“一人”。

  勇者無懼 逐光前行

  一身工作服、一只手電筒、一把垃圾鉗,這是楊有光工作時的全部配備,當火車駛來時,楊有光總是肅然站立著候車,用堅定的眼神目視火車一次次平安駛過“人字橋”,并將通過時間記錄下來。閑暇之余,楊有光就拿著垃圾鉗撿拾路旁的垃圾。雖然表面看似簡簡單單的工作,實際做起來,背后卻是常人意想不到的艱辛。

  在日復一日的堅守中,隨時可能面臨未知的危險。巡查路上遭遇毒蛇是常有的事,而飛石則是讓人猝不及防的。1999年雨季,在例行檢查的時候,楊有光剛從隧道出來踏上橋面,一塊落石從洞口上的懸崖飛落,從楊有光的面部擦落,砸在了腳面上,讓他頓時感到面部和腳一陣劇痛,但是,楊有光當時想到的不是自己,而是忍痛先把落石清開,確保不影響火車的行車安全?;疖図樌ㄟ^后,他才注意到,自己的衣襟染上了血漬、鞋子已經被鮮血浸透。事后楊有光回憶起這件事依然心有余悸,當時要是自己再往前一點兒,石頭砸的可就是自己的腦袋,后果不堪設想。

  用一生來做好一件事

  “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是鐵路守護工人的真實寫照。因為十分艱苦,很多人都不太愿意從事的職業,楊有光卻滿腔熱情一干就是33年。如今的滇越鐵路也不再繁忙,每天只有兩趟列車經過“人字橋”。即便如此,楊有光依舊一絲不茍地堅守在崗位上,守護著過往列車的安全。

  “我們的家就在橋下的人字橋村,但他三分之一時間都在橋上度過,即便是輪休也是忙村里的事情,對家里的照顧和對孩子的陪伴太少了?!彪m然楊有光的妻子羅瓊芬對丈夫頗有怨言,但還是對他的工作給予了最大的支持。令人欣慰的是,羅瓊芬在組織的關心下,也調來“人字橋”段,和丈夫一起成了巡路員。

“把每一件簡單的事做好就是不簡單,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小家需要我,大家更需要我去守護?!睏钣泄庹f,守橋護路是他這一生無悔的選擇,如果有一天走到生命的盡頭,他也想葬在這里,希望能永遠陪伴這個“老朋友?!保ㄘ熑尉庉嫞焊哧珊?劉圓)

中国精神文明网网站©版权所有
国产百度云网曝门在线观看_99视频精品全部免费品_亚洲熟女www一区二区三区_俺去鲁久久综合性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