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頂柱,男,1954年4月生,中共黨員,河南省焦作孟州市會昌街道辦事處許村紅白理事會會長。2014年,徐頂柱退休回村,帶頭成立紅白理事會,制定推廣婚喪嫁娶新規,倡樹文明新風,改善村民生活。他帶頭籌建村史館,定期開展文化講座,豐富村民精神文化生活。
自告奮勇擔重擔 成立紅白理事會
含飴弄孫,頤養天年,這是大多數退休老人的選擇??尚祉斨鶇s不甘平淡,出身農村、干了大半輩子基層工作的他,2014年退休后不顧兒女的勸阻,毅然決然回到農村居住,開始了新一輪的“折騰”。
許村是孟州市的一個城中村,村民都是失地農民。幾十年來,由于沒有集體經濟和集體耕作,群眾性活動銳減,鄰里間關系淡漠,就連最基本的婚喪嫁娶,也因疏于管理而陋習滋生,村民對此頗有怨言?!扒靶┠杲址凰泥徳诩t白事方面攀比十分嚴重,有的還為此掏光了家底兒,群眾為了面子、排場苦不堪言?!毙祉斨丛谘劾?、急在心里,他決定依托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成立紅白理事會,除去這些陳規陋習,推動移風易俗,打造淳樸民風。
民風的改變,老年人起著引領作用。在村“兩委”的支持下,徐頂柱成立了紅白理事會,自愿挑起會長的重任,在廣泛征求群眾意見后,親自制定村規民約及婚喪嫁娶規定。在他的帶動下,村里其他八位德高望重的退休干部、退休教師、退休職工也紛紛加入進來,義務擔負起村里的紅白事簡辦、美德教育、敬老宣傳、矛盾協調和關心下一代等工作。
移風易俗除陋習 婚喪嫁娶立新規
對于白事,徐頂柱為村里統一置辦了一套炊(餐)具、音響、孝衣、黑袖箍等,供辦事群眾免費使用。同時規定,辦白事禁止破大孝、綁紙扎、唱大戲等,酬客只需要按照規定,備上一盤瓜子和一二十支散煙即可。把大家的思想從“掏錢辦事”向“友情互助”扭轉,保留鄉情民情,傳承“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的淳樸民風?!耙郧?,哪家辦個白事都得幾萬塊,現在提倡節儉辦事,花千把塊錢就能辦,各戶都是這樣,不再攀比了?!痹摯逡幻依镛k過老人后事的村民說到,“盡孝要在老人活著的時候,老人‘身后事’是讓外人看的,完全沒必要浪費,這個理兒在俺村就是正理兒?!毙祉斨€摸索出了一個深受村民好評的做法,那就是為去世的人召開追思會。他安排專人根據逝者生前品行撰寫悼詞,由他或紅白理事會其他成員到現場,當著父老鄉親們的面念出來,既體現了對逝者的尊重,更讓旁觀群眾深受感染、見賢思齊,在潛移默化中培育村民向上向善的良好民風。
對于紅事,前些年,無論是娶媳婦還是嫁閨女,農村攔路堵門、要錢要物者很多,使主家很是難堪。為躲避這些行為,好多人甚至選擇半夜拉嫁妝。為了遏制這種陋習,徐頂柱在婚喪嫁娶規定中明確提出:禁止攔路、鎖車、堵門;拉嫁妝之日,不得向男方索要彩禮;男方迎親之日,由紅白理事會人員出面協調,一條煙、兩包糖統一分發給街坊鄰居,上午11點前必須讓迎親隊伍離村。新規出臺之初,村民并不配合,辦喜事時常常需要紅白理事會全體成員出動,還要小隊出人協助做工作并進行現場監督和引導。隨著徐頂柱帶頭反復勸說,現在大家都自覺遵守規定,遇到紅事只要小隊長一人出面,就把事情辦得妥妥帖帖。為進一步弘揚健康文明的婚姻觀,倡導勤儉文明節約的婚俗觀念,徐頂柱發動籌建婚俗大禮堂,為新人提供免費婚宴場所。通過實行統一操辦標準,發動群眾充當志愿者來降低成本,真正把移風易俗落到實處。
徐頂柱在許村推廣的這一整套紅白事辦事流程和規定,吸引周邊不少村干部、村民前來學習。他說,“我希望把俺村婚喪嫁娶的新規定廣泛推廣,最大程度地減輕群眾負擔,營造文明和諧鄉風?!?/p>
集資籌建村史館 “里仁許”里樹新風
村里的年輕人大多外出務工,使得老人們無法與家人常聚。在平靜的鄉村,老人們面對的是寂寞與無所事事的時光。當看到村里很多老年人的晚年生活過得很單調,村里缺乏娛樂休閑的場所時,徐頂柱又坐不住了,他倡議集資籌建村史館,這一舉動得到村民的積極響應,特別是那些通過落實婚喪嫁娶規定大大減輕經濟負擔的村民,他們踴躍捐資,用于村里的公益事業。2019年,在徐頂柱的張羅下,村里眾籌了20多萬元,建起了村史館——里仁許(寓意許村是有仁德之風的地方),配備了電視、棋牌、書報、空調、健身器材等設施。村史館定期組織開展優秀傳統文化講座,讓村民們切實感受到家庭和諧、孝老愛親的力量。自此,村里的老年人有了休閑娛樂的活動場所,精神生活得到極大滿足。
在走訪村中老人的過程中,老徐也摸透了各家各戶的情況,漸漸成為村民心中的“金牌調解員”。哪里有矛盾,他都第一時間趕到,反復耐心細致做兩邊工作,直到矛盾解決為止?!拔腋赣H一點都閑不住,聽說誰家有事了,跑得比誰都快,辦別人家的事比家里事都上心?!毙祉斨呐畠赫f。起初,家里人對此不是很理解,但看到他為村民服務的心愿和志向,家人還是選擇了支持。經過徐頂柱和老年協會人員的共同努力,村民的家庭矛盾、鄰里矛盾大幅減少,原來每年都有七八起矛盾需要調解,現在幾乎沒有矛盾產生了。
“家有老人是個寶,知冷知熱少不了;人人終將會變老,尊老敬老要做好……”徐頂柱編寫的順口溜在村里廣為傳唱。近年來,徐頂柱又把對下一代的教育培養放到重要位置,除了平時無償給村里學生提供教學打印之外,還制定了對品學兼優學生的獎勵制度,從小增強他們感念家鄉的桑梓情懷。
今日許村,婆媳矛盾、鄰里糾紛少了,家庭和睦、鄰里融洽的暖心事多了;互相攀比、大操大辦少了,厚養薄葬、勤儉節約的典型事多了;大街小巷說長道短的人少了,爭當志愿者、參與公益的人多了。村黨支部書記說:“新時代崇德向善的文明新風正在吹拂村子的每個角落,徐頂柱在移風易俗、倡樹新風上功不可沒?!保ㄘ熑尉庉嫞簞⒊` 趙若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