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黎秀珍,男,1946年10月生,中共黨員,福建省三明市泰寧縣文旅局退休干部。黎秀珍是首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泰寧梅林戲)代表性傳承人,從14歲入行到年近耄耋,60多年的舞臺生涯對黎秀珍來說,梅林戲已經融入他的血脈。他幾十年如一日,堅持不懈傳承泰寧梅林戲文化,積極弘揚時代正能量。
不遺余力救瑰寶
黎秀珍14歲招工進入泰寧縣梅林戲劇團學藝,15歲登臺演出,16歲躋身"臺柱"。隨后,他一路前行,專心致志地傳承弘揚梅林戲文化,塑造了孫悟空、周瑜等幾十個古代人物和楊子榮、郭建光等現代英雄人物。
梅林戲是清朝乾隆、嘉慶年間流傳于泰寧的地方劇種,2006年5月列入國務院《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由于發展歷程曲折復雜,許多傳統技藝散落民間,隨著民間老藝人年紀的增長,一些口口相傳的傳統技藝隨時都有失傳的可能。
因此,黎秀珍退休后便不辭辛苦,進村入戶拜訪民間老藝人,收集整理梅林戲古腳本,影像,音樂等各類資料,并從中汲取精華進行理論研究和戲曲創作。黎秀珍組織編寫了《泰寧梅林戲發展史》《梅林戲音樂》等五本專業書籍,編劇、作曲、導演并參演了《背子趕會》《金湖情》《鄒應龍》《西臺風云》等近二十個戲曲節目,其中《背子趕會》還入選全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珍稀劇種展演,被文化和旅游部授予“精品獎”。
全心全意育新人
2013年,當黎秀珍得知朱口鎮青云鄉村學校少年宮正在招募文化志愿者時,他毫不猶豫地聯系了負責人,主動請纓成為校外輔導志愿者,致力于傳授孩子們梅林戲戲曲文化。為了勝任這份工作,他虛心向經驗豐富的教師求教,深入研究中小學生教育書籍,并精心編寫了梅林戲戲曲教案。此外,他還親自創作了適合少兒的梅林戲節目,耐心地指導孩子們表演每一個動作、唱出每一句唱詞,這一堅持就是十年。如今,黎秀珍已成為學生們最喜愛的校外輔導員。
2020年,黎秀珍精心編排的《紅軍不怕遠征難》節目,成功被推薦參加全國第三屆《傳承的力量》——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成果展示活動。同時,朱口鎮青云鄉村學校少年宮的“傳承項目:梅林戲”也榮幸地列入了“全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學校推薦名單”。黎秀珍的辛勤付出不僅為孩子們打開了戲曲文化的大門,更為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貢獻了自己的力量。
主動宣講進萬家
“一枝獨秀非春景,百花齊放春滿園?!崩栊阏洫q如一枚永不銹蝕的螺絲釘,牢牢地鉚釘在梅林戲的傳承之路上。十幾年來,他積極主動地投身于“三下鄉”“我們的節日”“傳統文化進校園”等多樣化的志愿服務活動中,不僅率先垂范,組建了梅林戲傳承志愿服務隊,還親自策劃并執行了“梅林文化薪火傳”這一深具意義的志愿服務項目。他們深入農村、社區,將梅林戲的文化精髓直接送到群眾家門口,實現了真正的文化惠民。每年,黎秀珍都會精心組織并開展30場以上的非遺傳承活動,讓梅林戲的魅力得以廣泛傳播。
黎秀珍坦言:“我最大的心愿,就是將梅林戲這一非遺文化瑰寶傳承下去,通過文化的力量,傳播更多的正能量?!崩栊阏湟詫嶋H行動踐行著自己的信念,為梅林戲的傳承與發展貢獻著自己的一份力量。(責任編輯:劉朝靈 黃賓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