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沙無濘,女,1949年3月生,福建南平建甌市中共閩北臨時委員會舊址講解員。作為烈士的外孫女,沙無濘無償捐贈祖宅,傳承紅色基因,義務講解38載,累計受眾達10萬人。沙無濘曾獲全國最美文物安全守護人、福建最美文物守護人等榮譽。
信守承諾堅守祖宅
中共閩北臨時委員會舊址承載著深厚的革命歷史,這里是烈士劉葆彝的故居,見證了福建革命的熊熊火焰。劉葆彝的外孫女沙無濘,今年已75歲高齡,她自1968年起,便只身從無錫來到建甌,照顧癱瘓在床的外婆,這一照顧便是12載春秋。
沙無濘照顧外婆的12年里,聽外婆講述了許多革命歷史。她清晰記得外婆臨走前的話,“這座小樓是你外公留下的最寶貴紀念,我將它傳給你,你不能作為財產變賣,一定要把它守護好、把紅色精神傳下去?!泵鎸先说膰谕?,沙無濘含淚應諾。不僅為傳承,更為它是難得的革命遺跡。為了實現對外婆的這個承諾,沙無濘始終堅守老宅,成為遠近聞名的老宅“守護者”。
1984年,沙無濘與家人們為更好地保護革命遺址、教育后人,自發自愿將故居無償捐贈給當地政府。1985年,中共建甌縣委、建甌縣人民政府撥款修復,并將它辟為中共閩北臨委舊址紀念館免費對外開放。1986年起,沙無濘一邊在建甌縣玻璃廠上班,一邊義務負責中共閩北臨委舊址紀念館的維護和講解工作,1999年退休之后更是全身心投入這項事業中。沙無濘以紀念館為家,用深情講解和堅守承諾的紅色情懷,為來訪者介紹紀念館及劉保彝等烈士的事跡,真正做到了不忘初心堅守祖宅,信守承諾守護遺跡。38載的無私堅守,激發了無數參觀群眾的愛黨、愛國熱情,真正做到了傳承紅色基因,賡續紅色血脈。
堅持講述英雄故事
沙無濘自幼受長輩熏陶,對革命故事耳熟能詳。她講述的閩北臨時省委故事,不僅源自回憶錄和黨史記錄,更融入了外婆及外公弟弟等親歷者的口傳細節,使得她的講解生動且感人。在此基礎上,她還精心整理了近萬字的《我家有烈士》回憶錄,為建甌的紅色文化貢獻了珍貴的第一手文史資料。
三十多年來,沙無濘滿懷深情地講述著中共閩北臨委的創立歷程與“三一八”烈士劉葆彝的英勇事跡,樂此不疲。據統計,她已接待超過10萬人次的參觀者,即便面對密集的參觀預約,也總盡力滿足,讓每位訪客都能迅速實現參觀心愿。
沙無濘表示:“作為烈士后代,傳承紅色基因是我義不容辭的責任。在建甌的這些年,我對烈士事跡了如指掌,我的最大心愿就是讓更多人了解并銘記這些英雄的故事?!鄙碂o濘以實際行動踐行著自己的信念,為革命文化的傳承與發展貢獻著力量。(責任編輯:劉朝靈 黃賓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