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忠德,男,1949年3月生,中共黨員,浙江省舟山五峙山列島鳥類省級自然保護區原管理員。為了保護鳥類種群資源,王忠德獨自堅守鳥島30余年,被稱為“東海鳥王”。他潛心摸索鳥類的遷徙、孵化、食性等規律,提出鳥島保護的具體實施辦法和意見,以各種形式向群眾宣傳保護鳥類的重要性。王忠德曾獲浙江省綠色公益使者、浙江省綠色先鋒人物、環杭州灣生態帶十大綠色環保人物、“浙江好人”等榮譽。
一句承諾 他從林科員變成鳥島守護人
五峙山列島,由大五峙、小五峙等7個島嶼和若干暗礁組成,島上礁巖叢生,植被常綠,周邊海域魚蝦、貝類、藻類資源豐富。曾幾何時,留鳥和候鳥都把五峙山列島視作它們的天堂。但在生態保護意識淡薄的年代,獵鳥者紛紛登島。1986年的一天,擔任舟山市定海區馬目鄉林科員的王忠德協助有關部門在五峙山調查海島資源,接下了“保護鳥島、管好鳥類”的命令。
剛去的時候王忠德不知道怎么保護這些鳥,最笨的辦法也是最有效的辦法就是站崗,為了攔住漁民上島撿鳥蛋,挨了好幾次拳頭,甚至還差點兒把小命給搭進去。他想通了一個道理:一個人力量太小,要護鳥,還要靠制度、靠法規。為此他四處奔走呼吁,終于,1988年5月,五峙山列島被列為區級自然保護區。2001年,浙江省人民政府發文,建立五峙山列島鳥類省級自然保護區。2003年,舟山市政府明令未經批準禁止任何單位和個人進入鳥島保護區的核心區域。
王忠德在每個島上都設立了宣傳、警示牌,編印宣傳資料,到附近村莊挨家挨戶上門分發、講解。為護鳥,他不怕得罪人,碰到偷拾鳥蛋的,他一管到底,通過執法部門給予曝光、處理。王忠德的鐵面無私震懾了上島撿鳥蛋的人,違法現象逐漸銷聲匿跡。
38年堅守 他從門外漢變成“土專家”
每當海鳥遷徙到島上繁殖,天蒙蒙亮,王忠德就備好干糧出門了。駕駛租來的小機動船航行幾個小時,抵達鳥島附近海域,繞島巡查,回來已是傍晚時分。夏候鳥產卵孵化的日子,恰值酷暑,在毒辣的太陽下和悶熱的空氣中,帶著破草帽的王忠德精神抖擻地數著“一個蛋、兩個蛋……”手臂曬得黑一塊白一塊,蛻了老皮蛻新皮。
隨著工作的深入,王忠德覺得,只有了解海鳥的特性,才能更好地保護它們。于是,除了在周圍海域巡邏,王忠德把各種鳥類進島的時間、筑巢、產蛋、孵化、食性、性格等分門別類地作了詳細記錄,將黑尾鷗蛋、白鷺蛋帶回家進行人工孵化、喂養,自掏腰包購買小魚、小蝦喂養雛鳥,逐步摸索海鳥的孵化周期、生長周期。他的手邊有一個寶貝,是一本厚厚的鳥類觀察筆記,打開筆記本,字體歪歪斜斜,但記錄的內容堪稱一本鳥類百科全書。
退而不休 護鳥已經是一輩子的牽掛
獨特的地理位置,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加上王忠德的悉心照顧,島上鳥的數量激增到近兩萬只,種類增加到各類濕地水鳥48種,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小天鵝、世界瀕危物種之一黑臉琵鷺、世界易危物種黃嘴白鷺等也在此“扎營”。
2008年,鳥島出了一個震驚生物界的新聞:全世界僅剩50只的中華鳳頭燕鷗,鳥島就有21只。2022年繁殖季,島上發現50多只中華鳳頭燕鷗成鳥,數量為歷年來最多。國內外鳥類專家、新聞媒體慕名而來。但所有人上島前,王忠德總要搬出他的三條“天堂法則”:注意腳下留情;勿摸蛋、勿抓雛鳥;上島只能待20分鐘。
30多年過去了,王忠德早早到了退休的年齡,守護鳥島的接力棒也傳到了第二代護鳥人手中,但他割舍不下心心念念的海鳥,又返聘回來做護鳥員、當顧問。隨著五峙山遠程監控系統的建成,很多工作不再需要王忠德親自上手。他每天還是閑不住,坐在辦公室打開監控,看看孵出來的小鳥好不好,今天的鳥偏多還是偏少……王忠德說:“退休了,我還不能‘飛’走?!睂λ麃碚f,護鳥已經是一輩子的牽掛,已經深深融入到他的生命之中。(責任編輯:郭雯 凌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