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福紅-中國文明網
姓名: 周福紅
事跡: 農技推廣研究員扎根基層 服務“三農”一線29年
類別: 敬業奉獻
省份: 安徽
時間: 2023年第四季度“中國好人榜”
發表時間:2023-12-28 來源:安徽省文明辦
字體:
打?。?/a>

  周福紅,男,1969年10月生,中共黨員,安徽省滁州市明光市農業技術推廣中心主任。29年來,周福紅堅守服務“三農”一線,研發全國首臺數字化測土配方機,幫助12.5萬農戶畝均增產7%;建立148個農業技術“拇指服務室”,發揮農民貼身專家作用,緩解“最后一公里”農業科普難問題;推動當地農戶發展特色產業,種植、加工、銷售艾草年產值近19億元,助力農戶增收。周福紅曾獲全國糧食生產先進個人、全國崗位學雷鋒標兵、安徽省勞動模范、“心動安徽,最美人物”等榮譽。

  甘做莊稼醫生 守住百姓“糧袋子”

  1994年,周福紅進入明光市土肥站,從事農技推廣工作。扎根基層29年,他每年下鄉不少于200天,無論到哪里,總會隨身帶著一沓宣傳單,上面印著滿滿一頁農業服務專家的聯系方式,打頭的第一個號碼就是他的。周福紅的手機24小時從不關機,無論嚴寒還是酷暑,雨雪還是霜凍,只要接到農戶的求助電話,他都會放下手頭的事,用最快的時間趕過去解決問題。

  “2020年我種的600畝水稻遇到了病蟲害,想了很多辦法就是不見效,后來求助了周主任,他實地調研后很快給我開出了‘藥方’,該用什么藥、什么配比、怎么打藥,都說得明明白白?!泵鞴馐惺瘔捂偡N糧大戶戴榮龍激動地說:“多虧有了他,那年的糧食才大豐收,光賣稻子就賺了四五十萬?!?/p>

  工作近30年,周福紅很少請假,從育種到栽培、再到除草、除蟲、施肥,他忙碌的身影貫穿作物生長的整個周期。2014年9月的一天,忙到深夜的周福紅第二天早上要趕往外地參加會議。常年奔波讓他養成一上車就抓緊補覺的習慣,而當他再次睜眼時,人已躺在了醫院?!败嚨湆е路尾繃乐厥軗p,至少要住院休息2個月?!贬t生叮囑。但僅僅1個月不到,心系農戶和莊稼的周福紅就出了院,任憑妻女勸說,他還是義無反顧地回到了工作崗位上。因為身體沒恢復好,周福紅落下了畏寒的毛病,妻子心疼他,他笑著解釋:“不是我非要逞強,適逢秋天收割的季節,那些農戶和莊稼等著我呢!”

  發展特色產業 鼓起村民“錢袋子”

  鄉村要振興,產業必先行。周福紅到湖南、湖北調研學習時,看到當地種植艾草,認為明光的土壤、地形、氣候也適合種植,且艾草的產業鏈長、附加值高,可以幫助農民增收致富。2016年,周福紅開始艾草試種,沒有種植經驗,他就帶著研發人員一趟趟“出去學”“回來磨”,經過不斷摸索,技術日益成熟,周福紅有了信心,就帶著團隊四處宣傳。

  在他的推動下,2018年起,明光市將艾草種植作為推動產業扶貧和鄉村振興的特色產業,通過“公司-農戶-基地”的模式,引導村民與當地企業合作開展訂單種植。如今當地艾草種植基地示范區已達50余個,種植面積近9萬畝,年產值近19億元;艾草加工、銷售企業15家;發展了十幾家艾草合作社,帶動2000余戶農戶種植艾草,戶均增收2000余元。對于因身體等原因無法種植艾草的村民,周福紅則鼓勵他們通過出租田地、加工艾草來增收。2019—2022年,周福紅主持制定《艾草大棚扦插育苗技術規程》《中藥材栽培技術規程——艾草》《中藥材加工技術規程——艾絨》獲得安徽省地方標準,為產業標準化生產提供了技術支撐。

  創新服務模式 牽好鄉村振興“牛鼻子”

  剛到明光市土肥站工作不久,周福紅發現農民種田時習慣施氮肥、磷肥,久而久之土壤缺少微量元素,農作物產量也隨之減少。為了精準測出土壤成分含量,周福紅和同事跑遍了明光的平原、丘陵、山區,組織采集了1.6萬余個化驗土樣,開展土肥試驗上百次。在夜以繼日的辛苦鉆研下,他研發了全國第1臺數字化測土配方施肥專家決策系統觸摸屏,免費提供給全市12.5萬農戶使用。為惠及更多農民,還將系統設置成了“傻瓜式”操作。如今,明光全市配方肥使用率已達95%,很多大戶用上了測土配方機,平均每畝增產7%、增收35公斤,農業生產效率大大提高。

  周福紅創新服務手段,組織人員開發農技氣象手機短信系統,每當氣候性災害來臨,系統能及時向2萬名用戶發布短信,提出科學具體的防范措施;推動明光市“互聯網”現代農業建設,打造全市農業技術數據庫,成立148個農業技術“拇指服務室”、23個農業物聯網示范點、148個益農信息社,極大緩解了“最后一公里”農業科普難的問題。為讓更多農民學到本領,周福紅還創辦了“明光市農民田間學?!薄疤镩g課堂”“綠色田園節目”等,集中培訓農民達4000余人次;開展“抱團科普惠民鄉村行”活動,指導科技示范戶1000余戶,合作組織和家庭農場1100余個,他走到哪里,哪里就成了“田間課堂”,面對面、手把手為農民提供技術服務。

  “要把論文寫在田野大地上?!敝芨<t說,他將在希望的田野上接續奮斗,踐行服務“三農”的時代使命,播撒更多科技興農的種子,和鄉親們一道奮力繪就鄉村振興的美麗畫卷。(責任編輯:黃舒雅 張慧)

來源:安徽省文明辦
中国精神文明网网站©版权所有
国产百度云网曝门在线观看_99视频精品全部免费品_亚洲熟女www一区二区三区_俺去鲁久久综合性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