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文梅,女,1970年3月生,天津市武清區下朱莊街道碧溪雅園社區居民。李文梅家庭很特殊,除了丈夫、兒子外,還有前夫的父母和妹妹。再婚19年來,她和丈夫張濤堅守善良,孝敬老人,教育孩子健康成長,用愛和包容詮釋了家的內涵,親情融融的家庭氛圍感動著鄰里。李文梅家庭被評為全國最美家庭,李文梅曾榮獲“天津好人”等榮譽。
喪偶挑起重擔
2001年李文梅31歲,公婆已年過五旬,兒子尚不滿8歲,還有正在讀大學的小姑子,但生活卻和她開了一個大玩笑。前夫因病去世了,這像晴天霹靂一樣,使原本不富裕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為了還給前夫治病而欠下的債務,同時還要供正在上大學的小姑子讀書,李文梅便在家里養了幾頭奶牛,還有幾畝責任田。沒日沒夜的辛苦勞作,也就勉強維持生計。
當時,她婆婆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勸李文梅早日尋找自己的幸福,可她深知這個家需要她,公婆需要她,兒子需要她,小姑子也需要她,她決不能離開。要是真的離開了,這個家也就散了,從此她李文梅便要做這個家里的頂梁柱。在家人面前她從不抱怨,每天都任勞任怨地干活兒。公婆也把她看得比親閨女還親,有好吃的好喝的都要給她留一份。
帶著公婆再婚
看著李文梅一個人孝順公婆、撫養兒子,有好心人開始張羅著為她介紹對象。剛開始李文梅心存芥蒂,自己一心只想操持這個家。但公婆卻勸她不要因為他們而耽誤了自己的一生。再婚的問題,李文梅考慮了很久,她不忍丟下老人和孩子不管,就定下了一個擇偶要求:要找一個品行好、勤勞、對公婆好、對兒子好,能為公婆養老送終,愿意跟她一起撐起這個家的男人。她把想法告訴了公婆,兩位老人感動得泣不成聲。
帶著公婆再婚,讓一些街坊覺得新奇,也讓不少對她有好感的男士望而卻步。很多人都說她太傻了,放著好日子不過,硬要跟老人在一起。面對這些議論,有一個人不以為然,他就是張濤。他被李文梅敬老愛老的孝心打動,被李文梅勤勞善良的本性深深地吸引,他答應了李文梅提出的所有條件。2004年,在與李文梅相識兩年后,他們結婚了。張濤老實憨厚、重情重義,李文梅的公婆把他當成親兒子看待,張濤也如孝順自己的父母一般孝順他們,與李文梅一起養育孩子,供小姑子讀書一直到大學畢業,一家人幸福和睦。
精心照料二老
2010年,李文梅的婆婆突發腦溢血,雙目失明,癱瘓在床,生活完全不能自理。每天,李文梅夫婦給老人端茶倒水,喂飯喂藥,為老人洗腳、擦臉、梳頭,照顧得無微不至。為減輕老人的痛苦,張濤還堅持每天晚上為老人按摩一小時。老人的牙口不好,一日三餐張濤都給老人做容易消化的飯菜。
在李文梅夫婦十幾年的精心照料下,2021年,老人的病情逐漸穩定,已經可以坐起來進行簡單的交流了。2022年8月,漸漸平靜下來的生活再次被打破,原本身體硬朗的公公突發心臟病,被緊急送往醫院做心臟支架手術。連續一個多月,張濤一直伺候在病床前,喂湯喂藥,細心照料,精心護理。李文梅則是家里醫院兩頭跑,既要給公公做飯、送飯,還要照顧癱瘓在床的婆婆,整天忙得不可開交,直到公公康復出院。
一個月后,婆婆走完了人生最后一段路程,含笑離世。在婆婆彌留之際,李文梅夫婦一直陪在身邊,老人在用盡最后一絲力氣向陪在身邊的“閨女”“女婿”說了一聲謝謝后,永遠地閉上了雙眼。婆婆去世后,公公接受不了這殘酷的現實,整天沉悶不語。李文梅夫婦唯恐老人有個三長兩短,一連數月從早到晚陪護在老人身邊安慰、勸解,公公的心情終于平靜下來,臉上也露出了久違的笑容。
多年來,在李文梅的言傳身教下,李文梅的兒子、兒媳對老人也十分孝順,一家人和和睦睦。李文梅用執著和堅韌、善良和勤勞,詮釋著傳統孝道美德,以實際行動詮釋了孝老愛親。(責任編輯:周勝武 沈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