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新瑞-中國文明網
姓名: 董新瑞
事跡: 非遺傳人帶動300余名農村婦女再就業 用紅絲線編織山鄉群眾幸福
類別: 助人為樂
省份: 河北
時間: 2023年第四季度“中國好人榜”
發表時間:2023-12-28 來源:河北省文明辦
字體:
打?。?/a>

  董新瑞,女,1989年11月生,河北省易縣“滿族結繩技藝”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河北省第十三屆青聯委員。董新瑞多年來傳承非遺文化、助力脫貧攻堅。公益課堂,進村入戶手把手培訓結繩技藝;將結繩技藝帶入校園,讓青少年了解非遺文化;積極挖掘家鄉傳統文化元素,并融入到產品創作中。董新瑞曾榮獲“全國鄉村振興青年先鋒”“河北省冀青之星”“河北省農村青年致富帶頭人”“河北省鄉村最美工匠”等榮譽。

  傳承結繩技藝 實現脫貧致富

  “滿族結繩技藝”是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至今約有300年了,董新瑞是第五代傳承人。2008年,董新瑞開始從事結繩事業,2017年初,28歲的董新瑞決定返鄉創業?;剜l后,她開展公益課堂,進村入戶手把手培訓結繩技藝,解決梁格莊、西陵當地農村群眾150余人就業,人均月收入達到2500-3500元。為帶動更多農村群眾依靠雙手實現脫貧致富,董新瑞先后在易縣全山莊、太平峪、小龍華等20個行政村建立起手工繩結編織基地,與貧困戶簽訂加工回收協議,全方位保障他們的收益。

  與此同時,公司還通過開展入戶公益培訓,帶動900余名貧困戶、農村婦女成為編織能手,讓他們有了穩定收入。熟練的農村婦女每天可編百余條,月收入最高達到4000多元。為幫助殘疾人掌握一技之長,幸福就業,董新瑞還開展了兩次殘疾人公益培訓,幫助16名殘疾婦女解決生計難題。不光幫助家鄉婦女致富,董新瑞還走出家門,赴張家口朱家莊村、小莊村,開展“小紅繩助力鄉村振興之路”非遺傳承繩飾手工培訓,輻射帶動當地300余名婦女實現增收。

  展現結繩魅力 弘揚非遺價值

  作為“滿族結繩技藝”的傳承人,董新瑞深知自己傳承非遺的社會責任。為了讓青少年了解非遺文化,董新瑞將結繩技藝帶入校園,在易縣第一小學開展“非遺入校園,編織五彩夢”活動,110名少先隊員參與其中,學習編制技藝,感受非遺魅力,讓青少年更深切的了解家鄉的非遺技藝,堅定文化自信。

  董新瑞還在易縣職教中心開展“非遺入校園”活動,50名職教學生參與其中,了解非遺傳承文化,學習編織技藝,體驗編織繩結的樂趣。開展“以結記事,以繩寄情”研學體驗活動,帶領孩子們參觀編織工坊,走進手工藝人創作空間,了解從繩紋定形、選線配色、工具使用、技法變換到繩飾成形的工藝流程。

  2021年10月公益入駐易水老年活動中心,免費提供教學材料,豐富老年人業余生活。2022年僅用4個月的時間,在保定易縣安格莊鎮、梁格莊鎮、塘湖鎮等50余個村開展“鄉村振興,非遺同行”活動,展開繩結編織技藝培訓,共計800余人參與其中,通過技藝培訓,讓更多的人了解結繩、掌握結繩,并將這項技藝轉化為經濟效益。董新瑞安排易縣職教學生來公司實習,培訓30余名同學參加學習,人均增收1000余元。

  深耕文創作品 助力鄉村振興

  董新瑞積極研究挖掘家鄉傳統文化元素,把清西陵地區滿族服飾、燕下都古風古韻等元素融入到產品創作中,先后注冊了“誠瑞軒”“魏銀匠”“小瑞繩飾手作”等品牌和多項產品專利。她挖掘家鄉文化設計的多件作品在各類大賽中驚艷亮相,“誠瑞軒·瑞通九乘迦葉金剛結”榮獲“2020中國特色旅游商品大賽”入圍獎,“易州燕下都-透雕龍鳳輔首紋”榮獲保定市第一屆文創旅游商品創意設計大賽“優秀作品獎”,2021年為慶祝建黨100周年設計的繩藝作品“百年芳華”榮獲保定市第二屆文創旅游商品創意設計大賽“優秀作品獎”,“綻放”編織掛畫榮獲保定市第二屆文創旅游商品創意設計大賽“最佳創意設計獎”,為慶祝建黨100周年設計的繩藝作品《團結共慶》《百年芳華》被易縣博物館收藏。(責任編輯:高晟寒 趙夫)

來源:河北省文明辦
中国精神文明网网站©版权所有
国产百度云网曝门在线观看_99视频精品全部免费品_亚洲熟女www一区二区三区_俺去鲁久久综合性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