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彭柳升,1974年3月生,中共黨員,重慶市大足石刻研究院保護工程中心職員。1994年,彭柳升從部隊退伍后開始保護大足石刻。青年時他作為保安員,對抗文物盜賊;中年后他轉型成為文物修復人員,與時光對抗,幫助文物延緩衰老。29年來,彭柳升保護文物的初心一刻都未曾改變。老兵不老,依舊熱血沸騰。彭柳升曾榮獲“重慶好人”等榮譽。
一種信念:一輩子用來保護大足石刻
1990年,彭柳升從湖南長沙參軍來到大足武警部隊。因擅長繪畫,他結識了大足石刻藝術博物館館長郭相穎,兩人以師徒相稱。到1994年退伍時,他受郭相穎邀請到大足石刻藝術博物館當臨聘保安。那段時間盜賊覬覦大足石刻文物。彭柳升決心不負老師所托,全力打擊盜賊。
生死考驗真的來臨。1997年,彭柳升多個夜間潛伏草叢偵查盜賊,最終抓獲盜賊現行。幾名盜賊掏出兇器,彭柳升領頭上前搏斗,制服了首惡分子,抓獲了3名盜賊。此后寶頂山石刻文物沒有一件被盜。1998年,彭柳升轉為正式職工。工作穩定后,他立志像郭相穎一樣,一輩子陪伴保護大足石刻。
彭柳升自問能對抗盜賊保護文物,卻對時光的破壞束手無策,便漸漸萌生了成為文物修復師的念頭。彭柳升在承擔保安工作期間,沒有放下對藝術的追求。他每天鉆研畫技,練習雕刻石頭,歷經10多年苦練,終于成為重慶市優秀民間工藝家,這為他的“轉型”打下了堅實基礎。
一種追求:成為文物修復骨干
2011年年初,大足石刻千手觀音造像搶救性保護工程進入本體修復階段,為了充實修復人員,在文博系統選人,參加石質文物保護修復技術培訓班,彭柳升參加培訓順利通過考核,正式加入千手觀音修復團隊,成為石質文物修復組的一名成員。彭柳升正式脫下穿了16年的保安服,成為了一名文物修復人員。
千手觀音修復工作浩繁,彭柳升在石質組主要從事殘缺文物的補形。彭柳升有想法、有辦法。彭柳升和團隊一起就近尋找與文物原材料相同的砂巖磨成石粉,和加固材料調制成砂漿對破損的手指進行補型。
從參與修復千手觀音開始,彭柳升在干中學、學中干,為修復中國文物奉獻自己的力量。
2011年至2015年,彭柳升跟隨敦煌研究院研究員段修業,參與敦煌榆林窟3窟西壁、北壁及南壁西側的壁畫修復,以及東千佛洞的修復工作。2012年至2014年,彭柳升參與四川省安岳縣部分石刻修復工作。
一種實踐:用兩種途徑延續文物生命
時光匆匆,彭柳升的專業技能與日俱增。如今的他,擅長繪畫、石雕,懂石質文物修復技術,成為文物修復骨干。
近些年,全國保護文物的力度持續加大,彭柳升也被邀請去參與修復文物。他前往臨近的四川省樂至縣、安岳縣以及重慶市潼南、合川、豐都、奉節等地修復石質文物;遠的地方去幫助河北蔚縣博物館修復館藏文物?! ?nbsp;
一方面用高超的修復技術對抗時光,減緩文物本體衰老速度;另一方面嘗試采用復制文物的方式,讓文物獲得新生命。彭柳升以復制大足石刻經典造像,為自己余生的奮斗目標。他小心考證文物原貌,再大膽還原再現殘缺石像的原本形態。(責任編輯:高晟寒 蔣雨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