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鄭士儒,男,1964年3月生,中共黨員,北京一級工藝美術大師,東城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技藝代表性傳承人。40年來,鄭士儒對雕刻技藝傳承有著強烈的事業心、責任感和勇于創新的精神,擇一行、終一生,不為繁華易初心,為雕刻傳承作出了突出貢獻。鄭仕儒曾獲中國第八屆工藝美術大師、北京市勞動模范等榮譽。
入門立雕 用熱愛刻出風格
鄭士儒和雕刻技藝的緣分,從孩提時代便結下了。那時候,他家離老牙雕廠很近,加上他又喜愛美術,上學路過牙雕廠時他便想,要是能來這里上班該多好。18歲那年,他如愿進入了北京牙雕廠。
他從素描、線描等繪畫基礎學起,從雕木頭開始練習雕刻,幾年之后才上手牙雕。牙雕技藝傳承淘汰率非常高,當初同鄭士儒一起進廠的70多個學徒,如今還在從事這項技藝的僅剩下3人。從學徒到牙雕大師,一路浮浮沉沉走過來,離不開打心底里對牙雕的熱愛。鄭士儒經過多年的潛心鉆研,憑借巧妙的構思、精湛的手藝,形成了自己獨樹一幟的雕刻風格。
轉學平刻 用鉆研刻出造詣
鄭士儒最開始師從中國工藝美術大師柴慈繼學習立體牙雕技法,2007年,鄭士儒幸運地拜在了中國牙雕界“四大名旦”之一,平面雕刻藝術家陳吉品的門下。當時大家都羨慕他能夠得到德高望重老藝術家的指導,卻不知道他內心承受著巨大的壓力。
鄭士儒說,在那之前的20多年里,自己一直從事立雕藝術的學習與研究,而師父陳吉品卻最擅長平刻藝術。立雕與平刻是兩個行當,平刻是所有牙雕技法中最安靜的一個門類,幾乎用不上電動工具,從設計到作品完成都是依靠各種形狀的刀具一點一點地手工雕刻。面對困難,鄭士儒逼迫自己學習新知識,他大量觀摩中國歷代名畫,從中吸取傳統文化的精髓。在老師的指導下,將中國書畫藝術融入到牙雕平刻作品中去,使作品構圖嚴謹、氣韻生動,極大地提升了牙雕平刻的表現力。
現在,鄭士儒在熟練掌握北京傳統人物圓雕技法的同時,也繼承了陳吉品老先生傾囊教授的技藝技法。通過名師教導和自己學習鉆研,在繼承了北派雕刻技藝基礎上形成了生動、唯美、傳神的藝術風格,擅長表現戲劇、詩詞人物;平刻品種上,追求典雅、精細的藝術風格,并探索鉆研與中國書畫藝術相結合,尤其在表現青綠山水方面造詣深厚。
傳承文化 用匠心回報社會
鄭士儒每件雕刻作品的背后,都展現出他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熱愛。為支持博物館事業和傳承中華文化,他主動向中國工藝美術館和保利藝術博物館等機構捐獻多件作品。鄭仕儒以身作則堅定文化自信,大力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并培養了7位雕刻藝術家,讓雕刻技藝不斷創新與傳承下去。
鄭仕儒用無懈可擊的雕工,一刀一刀雕刻出了精美的作品,每一件作品都飽含著他對雕刻事業的熱愛。他深知,文化傳承離不開人,人的傳承離不開心。未來,他會堅持做好雕刻技藝的傳承與創新工作,盡己所能將這項中國傳統手工藝傳承和發揚下去。(責任編輯:黃舒雅 陶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