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鄧小金,女,1963年1月生,江西省九江市武寧縣豫寧街道居民。鄧小金與榮獲部隊一等功的轉業軍人陳鵬相親相愛30年,丈夫癱瘓后,26年不離不棄,用最真摯的愛和最大的包容演繹愛情、經營婚姻、守護家庭、回報社會,成為遐邇聞名的賢妻良母和身邊好人。獲“全國最美家庭”“江西好人”等榮譽稱號。
牽手二等傷殘的戀人
1994年,鄧小金與武寧縣人事勞動局的轉業軍人陳鵬相識,看到年長自己兩歲的陳鵬英姿颯爽的軍人氣質,頓生好感。交往中,鄧小金發現陳鵬為人謙和又有才氣,慢慢地,陳鵬走進了她的心房。
陳鵬如實告訴她,自己曾經在部隊訓練時因救戰友于危險之中頭部受過重創,留下嚴重后遺癥——癲癇,偶爾會發作,鑒定為二等乙級傷殘。
說實話,這事擱在很多女子身上都會打退堂鼓,但她沒有嫌惡,沒有轉身離去,反而是心疼戀人的遭遇,為他舍己救人、不欺不瞞的誠實人品而感動。鄧小金不顧親友們的勸阻,1996年,兩人牽手步入婚姻殿堂?!?/p>
廝守多年癱瘓的丈夫
1997年3月20日,陳鵬突發癲癇倒地,搶救及時,沒有生命危險,卻永遠站不起來。當時,鄧小金已懷孕,有人勸她打掉孩子,趕緊離婚。鄧小金斷然說:“怎么可能?既然我選擇了他,就要接受他的一切?!?/p>
從此,她不離不棄照顧癱瘓丈夫至今26年。
鄧小金陪著丈夫在武寧縣人民醫院一住就是84天,帶著他上省城、奔山西,四處求醫,經過幾年治療,病情得到有效控制,但需長期服藥,生活仍不能自理。
26年來,鄧小金日日夜夜守候在丈夫床前,喂藥、喂飯、抹澡、翻身、按摩、接屎接尿,凌晨兩點和6點是陳鵬癲癇病發作的危險期,每天鄧小金按點起來給他喂藥,扶他鍛煉。
鄧小金常常用收音機播放部隊節目給他聽,讓他回味軍營充滿激情的歲月,振奮他戰勝病魔的斗志。一有空,便用輪椅推丈夫到外面曬曬陽光,看看風景……
有了鄧小金生活上的照料,精神上的關懷,丈夫癱瘓20多年,身上沒長過褥瘡,肌肉沒有萎縮,也沒有過怨天厭世的思想。每每想到這,鄧小金就很安心很知足。
本應兩人撐起的家,卻由鄧小金一人承擔,為了照料丈夫她只能在單位食堂做鐘點工,抽空做些“山背饅頭”到街頭叫賣,賺點小錢,來償還丈夫治病欠下的5萬多元債務,補貼家用。家庭的苦她往肚里吞,生活的難她無怨無悔地扛,這就是20多年來鄧小金的生活日常。
陪伴兒子一路成長
兒子陳鄧亮是鄧小金的精神寄托。兒子的事,無論大小,她毫不懈怠,從未缺席。鄧小金總是叮囑兒子:“人窮志不窮,窮且益堅”。
她用春風化雨般的愛教會兒子做一個有愛心、有擔當、有理想的人,如今陳鄧亮已是武寧縣人民醫院的一名外科醫生。從小到大,陳鄧亮既懂事又孝順,每有閑暇,他扶著父親鍛煉身體;鄰里鄉親尋醫問藥,他義務解答……2021年8月28日,他下夜班途中,遇見突然昏倒的女子,出手相救,從死神手上,奪回一條命。
兒子一路向善、向上,離不開他自己的努力,更重要的是母親鄧小金善良之光的映照,言傳身教的影響。
感恩社會愛心助力
丈夫多年癱瘓,是多么不幸,但幸運的是,鄧小金生活在有愛的社會,政府的關懷、親人的關心、同學的幫忙、好心人的捐贈……讓她的家庭一次次渡過難關,變得越來越好。
這份恩、這份情無法一一償還,只能把愛傳遞出去。鄧小金把患有高血壓、糖尿病的母親接到家中照顧;把親戚朋友留守在家的孩子帶到身邊讀書;鄰居老黃因車禍高位截癱,她無償幫忙照顧……2018年,她加入公益組織,奉獻一片愛心,年年都是優秀志愿者。熱心的“鄧大姐”,感動無數人,被聘為武寧縣“聲”入人心好人宣講隊宣傳員,影響帶動身邊人投身公益事業?!?/p>
26年的堅守,有愛,有苦,汗水混著淚水,浸潤別樣的幸福。2021年丈夫60歲退休,單位領導問鄧小金有什么要求,她沒提任何要求,只說感謝黨和領導,這么多年來他們家給單位添了不少麻煩。真到了哪一天自己轉不動了,兒子早已說過,會接手照顧父親,擔起家庭的責任……鄧小金母子的嘉言善行是美好家風的彰顯,詮釋人間大善,傳承世間真愛。(責任編輯:郭雯 汪增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