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桂鳳,女,1949年生,中共黨員,河南某種子有限公司科研部主任。為了改變家鄉水稻低產的現狀,王桂鳳懷揣富民“種子夢”,四處拜師、潛心研究,在稻田里摸爬滾打30多年,由一名只有小學文化水平的農家女成長為一名高級農藝師。為了讓鄉親們用上“放心種”,她24小時免費提供技術支持,在1000多個村莊公布自己的手機號碼,累計推廣“放心種”6000余萬畝,總增產稻麥40多億公斤,幫助農民增收80多億元。王桂鳳曾獲河南省勞動模范等榮譽。
扎根沃土 潛心鉆研育良種
王桂鳳的老家新鄉縣楊任旺村地處黃河故道,地勢低洼,灌溉便利,適宜種植水稻。但在上世紀80年代,農民科技意識低,種子良莠混雜,水稻畝產僅350公斤左右,時任村婦聯主任的王桂鳳看到鄉親們辛苦一年,收成卻不高,心里沉甸甸的,便萌生了自己培育稻種幫助農民增收致富的念頭。
自己培育稻種,這對只有高小文化水平的王桂鳳來說,無異癡人說夢。懷著一腔熱情,王桂鳳在自家2畝荒廢的蘋果園開始了水稻繁育、提純復壯試驗,她不是專業出身,難度可想而知。她經常拿著水稻病株,獨自騎行70多里地到駐扎在輝縣的新鄉市農科所去請教專家。由于專家白天經常下鄉不在家,她就改為晚上登門拜訪,常常深更半夜才回到家中。家人勸她別給自己太大壓力,但王桂鳳想能讓群眾增收,自己辛苦點有啥。
為了培育良種,多年來,她四處拜師,系統閱讀大量書籍,逐步掌握了育種知識和操作方法。她跑遍了全國的水稻產區,四處收集優秀品種資源,每年進行上千個雜交組合實驗,中間經歷了無數次失敗,無言退縮。水稻授粉正是三伏天,稻田濕熱憋氣,尤其是正午氣溫更是高達40多攝氏度,她常常連續七八個小時頭頂烈日,腳踩爛泥,泡在水里彎腰為水稻整穗、授粉,汗水順著褲管流進膠鞋里,經常累得腰都直不起來。從水稻出苗到收獲,她整天泡在試驗田里,風雨無阻,細心觀察,累計做了幾十萬字的觀察記錄。
功夫不負有心人,王桂鳳攻克了一個個難關,先后培育出通過國審、河南省審的“新豐系列”水稻新品種9個、“苑豐系列”小麥新品種4個,并在河南、山東、江蘇、安徽、陜西五省迅速推廣。其主持培育的新豐2號曾是河南省水稻試驗對照品種,大米榮獲第六屆全國稻博會金獎,新豐5號大米榮獲第九屆全國稻博會優質大米獎。
守信重諾 堅決只賣“放心種”
2004年3月,安徽省六安市某農業開發公司帶著20萬元支票來購買稻種。但當時自繁基地的種子已售罄,那家公司就愿出高價,讓想辦法收購一批種子。王桂鳳表示,就是不掙錢也不能回收基地外的劣質種子,她把自己原本留存的10公斤種子,免費贈予對方試種,表示看試種效果明年再談合作。王桂鳳的誠心實意和過硬的產品質量,讓兩家單位結成了長期合作伙伴。
2023年麥收期間遭多年不遇的連陰雨,導致小麥種子在穗上發芽。為了讓農民用上放心種,從5月到6月,王桂鳳從小麥育種田到萬畝繁育基地,逐塊排查小麥種子萌動情況,對萬畝繁育基地逐塊取樣回來做芽率試驗,凡芽率達不到標準的基地一律報廢。很多人勸說,今年豫南種子大部分都發芽了,種子缺口大,是豫北種子企業銷售的旺年,你們報廢那么多基地多可惜呀!王桂鳳說:“我們不去發國難財,種子寧缺毋濫?!?/p>
這樣的事例數不勝數。30多年來,王桂鳳直接或間接累計推廣自主培育的優質種子6000余萬畝,總增產稻麥40多億公斤,幫助農民增收80多億元。
無償服務 技術支持助增收
王桂鳳在潛心鉆研水稻種植技術的同時,30多年堅持無償為稻農提供技術服務。
為了使稻農能夠正確栽培水稻,王桂鳳每年印發數以萬計的“明白紙”,詳細介紹稻種的特征特性,共印制栽培資料600余萬份,制作水稻實用技術光盤260張,編輯4萬字的《水稻栽培技術手冊》免費發到稻農家中。她和專家們一道無償舉辦水稻種植技術培訓班2000余次,在新鄉市乃至周邊地級市共計21個縣(市、區)設置了345個服務網點,向1100多個村莊的稻農公布了自己的手機號碼、辦公電話,作為24小時技術服務熱線,隨時免費接受群眾咨詢。若在電話、微信里解答不清的,她就到現場指導,直到農民聽得懂、學得會、用得上。
王桂鳳還積極幫助困難戶,幫助稻農增收致富,累計為稻區稻農免費提供種子4萬多斤,價值20余萬元,推廣面積7000余畝,增收60多萬斤,經濟效益達近百萬元。
“農業現代化,種子是基礎,必須把民族種業搞上去?!蓖豕瘌P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殷殷囑托,如今已經74歲高齡的她仍然奔忙在田間地頭?;仡欉^往,她說:“我自己是農民,深深懂得農民對糧食增產增收的渴望,讓農民朋友用上最放心的種子,年年有個好收成,是我一生的追求?!保ㄘ熑尉庉嫞簞⒊` 趙若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