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山金達萊,村村烈士碑”是著名詩人賀敬之對吉林延邊老區的真實寫照。據不完全統計,在吉林省延邊朝鮮族自治州這片熱土上,有革命烈士17740名、革命歷史遺跡1200余處,龍井市三合鎮清泉村烈士紀念碑就是其中之一。這座紀念碑不僅表達著后人對革命烈士的深切緬懷和無限敬仰,其背后更有一名老人長達58年義務守碑的動人故事。

李銀基整理祭祀花束。新華社記者 許暢 攝
時光回溯到1964年,一座革命烈士紀念碑在龍井市三合鎮清泉村建成,時任清泉村黨支部書記的李銀基主動申請,成為了“守碑人”。此后的歲月里,每當清明節、中元節到來的時候,李銀基便會自發組織黨員和村民帶著鮮花、水果、食物和酒水一同去祭奠英烈,坐在馬扎凳上給英烈們講述家鄉的變化,祖國的飛速發展。
那時的李銀基30歲出頭,年富力強,他不僅在清明節時祭掃烈士碑,平時也經常到學校、村部宣講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跡,號召全村敬英雄、護英雄。在李銀基的影響下,村里的烈士碑成為神圣的所在。放牧的人要繞著烈士碑走,生怕牲畜糞便弄臟這片凈土;無論大人還是小孩,都熟稔瞻仰烈士碑的禮儀;烈士碑如有小的破損,村民會爭著去修復……

李銀基(右二)和同伴帶著祭祀物品前往紀念碑。新華社記者 許暢 攝
歷經58年的風霜雪雨,李銀基早已與這些拋灑熱血的英烈成為“生死之交”,講起他們的故事,就像講述自己親人的故事一樣?!斑@位戰士名字叫全東學,剛剛結婚3個月,就離開了家鄉,連自己女兒的模樣都沒見過;金鳳山是抗日游擊隊員,被敵人圍困后燒死在屋內,年僅19歲”“他們最大的不過30歲,最小的20歲,為了保家衛國,與家人分離,在前線浴血奮戰,用生命換來了現在的幸福生活?!泵慨斢腥藖頌榱沂總兗罀叩臅r候,李銀基總會如數家珍般向大家介紹烈士們的生平,說到動情之處,老人總是淚眼婆娑。

李銀基手捧菊花,穿戴整齊坐在院中,等待同去祭掃的同伴到來。新華社記者 許暢 攝
來此祭奠的人經常問李銀基,為何如此珍視這座紀念碑,老人道出了緣由:“在你們看來,這座紀念碑篆刻的只是一個個冰冷的名字,可對我來說,他們卻曾活生生地站在我面前,因為他們中既有我兒時的玩伴,也有我熟識的故人?!睘榱四芨玫乜醋o紀念碑,離自己敬仰的英雄更近一些,2019年,老人直接在紀念碑不遠處蓋了一座房子,日日夜夜住在這里。
三合出入境邊防檢查站民警竇常龍是一名戍守邊關十余年的“老兵”。他清楚地記得自己剛參加工作那年,李銀基老人來隊給大家講革命英烈故事的情景。從那一刻起,老人守護紀念碑、傳承烈士精神的身影和故事就深深根植在竇常龍心中。從那以后,竇常龍和同事們便會經常去探望李銀基老人,和老人一同去祭奠英烈,為村民宣講革命烈士的豐功偉績。

李銀基老人為三合出入境邊防檢查站民警講述烈士事跡。圖片來源:央廣網
青絲到白發,壯年到垂暮,李銀基老人赤心守護紀念碑58載,直至生命變成“墓碑”。2022年12月16日,這位耄耋老人走完了平凡而又厚重的一生。彌留之際,老人親筆寫下書信,希望自己離世后,能夠有人接過“守碑人”的接力棒,繼續守護英烈忠魂。
竇常龍聽聞,主動申請成為新的“守碑人”,用自己的身體力行把這份精神傳承下去,以不朽的烈士事跡和李銀基老人堅韌的守碑精神,讓革命薪火永耀邊疆。

李銀基輕撫著刻在紀念碑上的烈士姓名。新華社記者 許暢 攝
群山巍巍,英烈的精神生生不息,漫山的金達萊花含苞待放,猶如李銀基老人對新“守碑人”的無聲期許。

2023年第一季度
李銀基入選“中國好人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