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閉
深化文明實踐 匯聚精神力量——陜西省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工作綜述
發表時間:2022-05-09來源:陜西文明網

  在西安市長安區王莽街道西王莽社區,有一個“社區周末陪伴站”。一到周末,這里成了社區老人和孩子們最喜歡的地方之一。這邊,少兒美術、創意粘土、作業輔導、動漫電影等各類活動,培養了孩子們的發散式思維,豐富了他們的課余生活;那邊,硬筆書法、中老年書畫、啦啦操、圖書角等活動,讓老年人能夠老有所樂,提升晚年生活幸福感。

  這個“周末陪伴站”整合了社區、志愿者等多方社會資源,通過社村(企)聯動服務模式,組織駐街單位進社區報道在職黨員、轄區各村組志愿者,共同組建了62人的教育服務、助教服務2支隊伍。截至目前,已經提供各類服務活動58余節,服務社區老人、兒童300余人次,深受當地群眾歡迎,而這只是陜西省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建設的一個縮影。

  近年來,陜西省上下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來陜考察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按照中央和省委部署,聚焦創新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各地市結合當地實際開展了豐富多彩的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有效傳播了新時代正能量,打通了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里”,賦予這項惠民工程強大生命力。

  組建隊伍  構筑文明實踐“壓艙石”

  西安市在推動文明實踐中心建設中逐步探索建立了“12345”組織框架和工作體系,即:“一把手掛帥”,三級書記齊抓試點工作;凸顯“城鄉聯動、城鄉共進”兩大特色,推進城鄉文明實踐同頻共振;建立“三級聯動網絡”,逐步實現全市文明實踐全覆蓋;突出思想引領、道德教化、文化傳承,打造“中心、所、站、基地”四級服務陣地;建好管好“五大平臺”,推動學習實踐科學理論、持續深入移風易俗等“五項工作”落地生根。

  在“新坐標”指引下,西安市積極籌備成立新時代文明實踐指導中心,統一規劃、協調指導全市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2020年下半年,借鑒長安區、藍田縣及秦漢新城試點經驗,全市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紛紛掛牌成立,豐富多彩的文明實踐活動相繼展開,新思想、新政策、新理念、新文化“飛入尋常百姓家”。

  延安市依托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等,組建黨史宣講隊伍120余支,動員道德模范、鄉賢能人、鄉土人才組成“百姓名嘴”,以“講、學、播、演、憶、踐”等方式,讓黨史學習教育走進田間地頭、農家院落、校園社區,把黨史知識、理論政策送到群眾家門口,使30余萬人次受益。

  安康市高度重視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工作,將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納入全市“十四五”規劃重點內容,納入市對縣區目標責任考核、意識形態責任制考核和文明創建測評體系。商洛市各縣(區)委書記率先垂范,擔任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主任和文明實踐志愿服務總隊長,帶頭參加文明實踐活動。

  寶雞市成立了市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工作領導小組,市委常委會先后2次專題聽取和研究全市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市委辦制定印發《關于進一步深化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的工作安排》,為各縣區、市級各部門細化明確了工作任務,實現了全市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高點起步。

  渭南市在做好富平縣、韓城市全國試點縣(市)的基礎上,把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深化拓展到全市各縣(市、區)。目前,全市共建立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11個、文明實踐所124個、文明實踐站1608個。

  銅川市成立了銅川市新時代文明實踐指導中心,精心舉辦“奮進新征程 志愿展風采”銅川市推進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啟動儀式,撥付198萬元專項資金推進各區縣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重點所(站)建設。

  樹立典型  擦亮文明“底色”

  走在陜西省的大街小巷,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志愿者的身影處處可見。一顆顆新時代文明實踐的“種子”植根陜西大地,在百姓心中悄悄發芽、開花、結果,描繪出一幅幅環境美、風尚美的生動畫卷。 

  西安市成立區縣級志愿服務總隊25個,組建“8+N”志愿服務隊伍2600余支,開展文明實踐活動4000余場,組織相關知識和技能培訓180余次。寶雞市聚焦群眾反映強烈的現實問題,設計發布志愿服務項目890個,“暖心出行”“愛心助老”“護苗行動”等一批志愿服務活動實現了群眾的微心愿,深受群眾好評。

  群眾在哪里,文明實踐志愿服務就延伸到哪里。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過程中,一名名黨員、志愿者日夜值守在防控點,測溫、消毒,做好群眾服務;在慶祝建黨100周年系列主題宣傳活動中,志愿者們走上街頭,講述紅色歷史;每逢節假日,孤寡老人和留守兒童們身邊,總有志愿者陪伴的身影……

漢中市青年志愿者青華對核酸采集完成后的采集點、背街小巷及小區院內進行專業消殺。

  蓬勃開展的文明實踐志愿服務活動,增強了群眾獲得感幸福感,讓廣大群眾在文明實踐中體悟美好生活、提高自身素質、提升精神風貌。

  倡導文明生活方式,也是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的重要工作內容,其中就包括深入推進移風易俗、弘揚時代新風。上世紀四十年代,志丹人民用信天游歌頌共產黨,如今,他們用新民歌歌頌新時代。志丹縣在推進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中,創新性地推出了“文明大篷車”——每逢哪家有喜事,“大篷車”的志愿者就用充滿陜北特色的說書、節奏歡快的快板、喜氣洋洋的民歌為村民助興。節目間隙,還發放倡導文明新風的手冊、書籍等,讓喜慶的現場更文明。

央視《新聞聯播》系列報道“建設更高水平文明城市”延安篇中,在題為《以紅色志愿服務引領文明新風》報道中,提到了志丹縣“文明大篷車”。

  每月底,富平縣莊里鎮三河村的鄉親們都會自發地來到村里的文化廣場,因為“懷德生日會”又要開始了。以前,有的群眾有過生日的現實需求但多年沒過了,有的大辦壽宴,助長了鋪張浪費、盲目攀比的不良風氣。于是,該縣從富平古縣名“懷德”入手,探索實施了“懷德生日會 ”文明實踐項目,以農民(基層)群眾為服務對象、以情感關懷為紐帶、以過集體生日為主要形式,密切了黨與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

  此外,還有華陰市文明實踐“大喇叭”、合陽縣“五色花”(紅色先鋒、綠色生活、藍色守護、橙色寄托、粉色力量)志愿服務等項目,既暢通了訴求渠道,又拉近了黨群距離。

合陽縣“五色花”愿服務讓單位黨組織和黨員集結在社區,作用發揮在一線。

  弘揚主旋律 畫好文明實踐“同心圓”

  把“有意義”的事做得“有意思”??彀?、歌舞、詩朗誦輪番上演,黨的創新理論、身邊的好人故事在歡笑聲中深入人心,忙碌在田間地頭的“百姓名嘴”讓理論宣講成為新時代文明實踐中最受人們喜愛的活動之一。延安市組織開展群眾競賽活動,依托全市13個文明實踐中心、77個文明實踐所、752個文明實踐站,采取“專業人員 先學先唱、干部職工帶頭領唱、志愿者指導教唱”的方式,把“抽象的理論”具象成歌曲,春風化雨,潤物無聲?! ?span>

  韓城市積極發揮文化名人感召他人、教化群眾、引領風尚的作用,成立以文化志愿者賈雪芹、蔡海鵬為領頭人的志愿服務隊,探索推出了以宣傳黨的方針政策,講述中國傳統文化,傳播韓城歷史文化,解讀《史記》篇章為主要內容的“雪芹說史”文明實踐項目。

  “拴正”是陜北地區形容一個人或家庭干凈整潔,且做人本分、為人正派、辦事公道、充滿正能量的方言。近年來,榆林市榆陽區大河塔鎮從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起步,深化積分制運用,建立“拴正人家”治理機制,充分調動群眾參與鄉村治理,實現了“人拴正、戶拴正、村拴正、鎮拴正”,激活了鄉村治理的“源頭活水”。

  彬州義門鎮在推動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中,從群眾生產生活實際出發,找到廣大群眾普遍有趕集習慣這個“突破口”,探索推出了“文明趕大集”文明實踐項目,將科學理論、黨的政策、主流價值貫穿結合到文化活動、移風易俗之中,給群眾營造了一個文明有序、安全舒適的購物環境,有效破解了組織群眾難、開展活動難、志愿常態難等問題。

  每逢傍晚農閑時間,走進陜西省楊凌示范區楊陵區的各個鄉村中,經常能看到農戶們聚在一起,手里端著一大碗茶,或聆聽民俗專家講村史、講習俗,或聆聽農科專家講技術、講農業,抑或聆聽致富帶頭人講致富妙招和創業故事……近年來,楊陵區以鄉村學堂為切口,以“大碗茶”為載體,著力做實新時代文明實踐“大文章”,為助推鄉村治理取得新突破貢獻著“楊陵力量”。

  培育品牌  打造創建“新高地”

  “說事大院真是好,群眾拍手齊稱贊,鄉村振興齊心干,幸福生活萬萬年,萬萬年!”這是漢中市城固縣群眾自編自排的快板?!罢f事大院”聚焦理論傳播、政策宣講、培育新風、村民議事,廣泛開展群眾歡迎的文明實踐活動項目,成為涵養文明新風、化解基層矛盾、激發民主活力的主陣地?! ?span>

 

志愿者在“說事大院”中講述黨史小故事。(資料圖片) 

  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開展以來,西安市未央區依托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組建“堂前燕”宣講團、開展多樣化宣講活動、培育特色宣講項目、融合線上線下宣講方式,推動科學理論宣講常態化、有實效,打通理論宣講面向群眾、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里”,讓黨的創新理論化作“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無獨有偶,銅川市耀州區在各農村(社區)遴選出 66 名政治覺悟高、思想品德好,熱愛宣講工作的鄉土人才,成立“草根” 宣講團,發揮“取之草根、反哺草根”的優勢,借助來自各行各業“民間講師”的專業及特長,將宣講課堂搬進田間地頭、社區工廠與農家小院,讓黨的創新理論“飛入尋常百姓家”。

  延安志丹縣深挖紅色文化資源,創新推出了“紅色夜?!蔽拿鲗嵺`載體,以各村的黨群服務中心為陣地,以村支書、致富能人、鄉賢名人為組織力量,一周安排一次課程,在傳承紅色基因、開展政策理論宣講、推進民主議事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

  藍田縣則利用農村婚嫁喜事這一最能聚集農村“人氣”的重要節點,把群眾精挑細選的“好日子”、村民聚集的“好時機”,變成開展文明實踐的“好機會”,設置5個環節,策劃推出“藍田新婚禮”,引領文明新鄉風。

  咸陽乾縣探索推出了“紅色喇叭潤民心”文明實踐宣講項目,利用村大喇叭播報和流動“小喇叭”宣講的形式,在宣傳宣講中,引導群眾全面回顧中國共產黨百年奮斗的光輝歷程,讓黨的創新理論、政策文化、科技知識、文明理念和新風正氣入腦入心入行,解決與群眾生產生活相關的問題,提升群眾獲得感、幸福感。

  如今,放眼三秦大地,城鄉面貌煥發生機,志愿服務精彩紛呈,身邊好人層出不窮,正能量不斷匯聚,陜西省上下正在以昂揚的斗志、飽滿的熱情奮力譜寫華彩的文明樂章,為新時代陜西追趕超越提供思想保證、道德支撐和精神力量。

Scan me!
責任編輯:張欣慧 梁海燕
【糾錯】
  1. 字號加大
  2. 字號減小
  3. 打印
中國精神文明網網站©版權所有
国产百度云网曝门在线观看_99视频精品全部免费品_亚洲熟女www一区二区三区_俺去鲁久久综合性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