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額彩禮、大操大辦,變相收禮,盲目攀比……這些陳規陋習加重了群眾負擔,令人反感。近年來,從上到下,各部門持續發力推進移風易俗工作,倡導文明新風。吉林省委宣傳部、省文明辦高度重視,充分發揮全省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陣地作用,不斷深化移風易俗,讓文明新風浸潤吉林大地。
近日,記者深入雙遼市、松原市長嶺縣、大安市的近20個街道、村屯進行采訪,發現婚喪嫁娶大操大辦的少了,踐行節儉簡辦的多了,高額彩禮互相攀比的少了,倡導文明、健康理念的多了……在“破”與“立”之間,趕走比排場、講闊氣的陋習,迎來淳樸清朗、崇德向善的新風尚,廣大人民群眾享受到了移風易俗帶來的“紅利”。

黨建引領文明新風
在為期一周的采訪中,記者聽到鄉親們說得最多的一句話就是“現在可不那樣了”。鄉風有多“香”?文明是關鍵。高額彩禮、大操大辦、厚葬薄養、封建迷信、升學宴等陋習的剔除,讓群眾發自內心地感受到了實惠。

及時有效建章立制,為全省移風易俗工作的推進起到重要作用。雙遼市先后出臺了《雙遼市移風易俗工作方案》《關于嚴禁違規操辦和參加升學宴謝師宴的通知》《致全市初、高中學生家長的一封信》,為移風易俗立規矩。松原市長嶺縣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成立了整治工作領導組織,下發了《長嶺縣移風易俗方面問題整治工作方案》,明確整治的目標、重點和措施,確定各部門的工作職責任務和完成時限。大安市制發《大安市深入開展群眾身邊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集中整治推進農村移風易俗工作方案》,明確6大項、25小項具體任務,牽頭部門統籌推進,形成全市工作合力。此外,移風易俗被寫進各村的村規民約中,實現“全覆蓋”。

松原市長嶺縣流水鎮流水村黨支部書記于長建已經工作了13年,移風易俗改變了鄉風,也讓他在村里開展工作更加順暢了。昔日,村民誰家有個大事小情,都要操辦一下,能請到村干部到場更是覺得很有面子??捎陂L建每年“隨禮”的錢也是一筆不小的開銷。如今,移風易俗顯成效,除村里的紅白事外,他也不用再出席各種名目需要“隨”錢的宴席了。
“隨出去的禮,可以自己‘辦事’收回來嗎?”每位村干部聽了都笑著直搖頭?!澳墙^對不行!不能碰‘紅線’??!”雙遼市雙山鎮秀水村黨支部書記王海龍說。據了解,各級黨員干部、公職人員、兩代表一委員、先進模范人物帶頭簽訂移風易俗承諾書,自覺接受組織和社會監督,紀委對有子女升學的、結婚的公職人員和黨員干部進行約談或提醒,對違規大操大辦實行“零容忍”。紅白事提前向上級黨組織報備已成為常態。群眾見黨員干部、鄉賢帶頭做表率,也自覺加入了移風易俗的行列中。
群眾叫好才是真的好
近年來,在持續推動移風易俗過程中,部分農村的陳規陋習、村民的老舊觀念都發生了改變。索要高額彩禮留給娘家使用,甚至把彩禮留給新娘的哥哥、弟弟用來娶媳婦的陋習,已然成為“過去時”。
“現在要彩禮,自己都不好意思!”大安市安廣鎮永強村57歲村民王立敏告訴記者,現在農村家家戶戶的孩子都少,都把孩子當寶貝?!邦^十年前就沒有要彩禮的了,‘過’點錢也是給女方買戒指、手鐲啥的,現在誰家要是要彩禮,都得讓別人笑話?,F在都看給姑娘陪送多少了,有多大能力使多大勁兒,給姑娘陪送10多萬小車的大有人在!”
為了讓杜絕高額彩禮的鄉風深入人心,雙遼市紅旗街官井村還組織黨員干部自導、自演、自拍了短視頻,“不要彩禮還送黃牛、送技術當嫁妝”的劇情在當地村民的手機中流傳開來、廣為傳播。雙方父母相互理解、扶持新婚小兩口共同奮斗新生活的情景,絕非劇本,而是成為鄉村振興路上的新潮流。今年51歲的流水村村民陳永祥說:“現在像我這個年齡段的,孩子都是獨生子女,你要30萬、20萬彩禮,那不就是給孩子以后添亂嗎?咋給孩子交代??!”陳永祥不僅沒有要一分彩禮,還給女兒陪送了家具、家電等物品,后來更是出資給女婿開辦了汽修廠,他和親家、女兒女婿三家的日子過得越來越紅火。
如今,紅白事大操大辦、以升學宴等名目辦酒席收禮的風氣已漸漸淡出鄉村?!耙郧吧睹x都能辦幾桌,有的說喬遷,我們都不知道新房在哪,有的吃完升學宴都不知道孩子考多少分,考上哪個學校?!闭f起昔日的陳規陋習,各村村民都大吐苦水。一方是以前自己隨出去的禮,得想盡名目收回來;另一方是隨100元得去一大家子吃3頓飯,不能虧著自己。于是,辦酒席的叫苦不迭,隨禮吃酒席的也不痛快,慢慢演變成惡性循環。
移風易俗的紅利,讓紅白事簡辦、其他事簡辦或不辦的好風氣,吹遍全省各地。受移風易俗宣傳引導及村規民約的影響,如今的農村,紅事普遍在10桌以內,白事以“僅親屬吃飯”為主,每桌8個到10個菜、價格在150元到300元(含酒水)的情況成為主流。村民隨禮現象驟減,除直系親屬外,其他普遍隨禮僅為100元到200元,每戶每年僅隨禮一項就減少3000元到15000元支出,群眾自發地為移風易俗成果拍手叫好。

培樹新風有妙招
為深化移風易俗工作,各地因地制宜,使出渾身解數,通過一些小妙招來傳遞文明新風。
打開“王奔那些事兒”抖音號,由雙遼市王奔鎮黨員干部和村民自導自演的視頻短劇妙趣橫生又接地氣,成為移風易俗宣傳的“云風景”。

線上宣傳顯成效,線下舉措跟得上。雙遼市多個鄉鎮、村采取自辦或與其他飯店協議成立了“移風易俗大食堂”,全市7個鄉鎮共建設10家“大食堂”,目前已有9家啟動使用。小雞燉土豆、炸刀魚、宮保雞丁、熘肉段……移風易俗大食堂的菜譜里,超值套餐不僅菜品豐富,150元到260元不等、每桌10菜(含酒水)的價格更是誘人?!盎槭滦罗k、喪事簡辦、余事不辦”在柳條鄉移風易俗大食堂墻上和菜譜中醒目標注。這個大食堂能夠輻射周邊8個村,老板娘呂萍說:“大伙兒意識現在都上來了,以前辦10桌的現在頂多5桌,以前你家辦席一桌300元的,我家就得400元,互相攀比?,F在紅白事都是辦一頓,我感覺不錯?!?/p>
走進大安市安廣鎮永強村,整潔的村容村貌令人眼前一亮。茶余飯后,村民們便在小廣場上跳起廣場舞,扭起大秧歌。今年80歲的村民丁亞范自掏腰包蓋禮堂,辦文化大院,成了遠近聞名的志愿者。村民的腰包鼓了,文化生活豐富了,村民們一心奔赴好日子,沒人再把注意力放到琢磨陳規陋習上。
移風易俗深入民心,讓永強村里“攀比”起了新風尚?!耙郧按謇锢先讼胂磦€澡都得子女領著到鎮里去,自從村里開了個孝老便民浴池,可是方便多了,而且我和我婆婆一起去還免費呢!”一位村民大姐說。永強村孝老便民浴池投資50萬元,于2023年末建成并正式投入使用。浴池針對村內高齡老人、孝老愛親家庭等群體實行免費政策,對70歲以上老人,為以翁婿、婆媳、祖孫等家庭形式結伴、現役和退役軍人、在校學生以及村文化大院常年參加文藝活動的演職人員提供不限次數的免費洗浴。鄉情溫暖,親情濃郁。
移風易俗是一項系統工程,不可一蹴而就,需要久久為功、常抓不懈。自開展移風易俗工作以來,全省各地成果顯著。但目前,農村日常生活中的客事辦理名目多、規模大等現象仍偶有發生,很難在短期內實現完全杜絕,而且移風易俗的成果稍有松懈便可能會導致現有成績下滑。無論是典型引領、群眾參與,還是剛性約束、春風化人,都需要持之以恒。遏制陳規陋習、培育文明鄉風,是一項長期艱巨的工程,需要定力和韌勁。繼續堅持常態化開展文明實踐宣講,通過群眾易于接受的形式,引導大家見賢思齊、積極響應、主動適應,才能進一步推動文明新風尚在鄉村、社區遍地開花,培育時尚而又節儉的文明新風。(供稿:吉林省文明辦 吉林日報 記者韓玉紅 馬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