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江西省以銳意進取的姿態,持續深化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建設,通過資源整合、模式創新、品牌塑造與典型引領,推進文明實踐提質增效。
強陣地聚資源,構建文明實踐“同心圓”
截至目前,江西省已構建起覆蓋全省縣鄉村的新時代文明實踐網絡,擁有126個中心、1655個所及20925個站,實現了文明實踐的全面覆蓋與深度融入。2022年,星級創建機制的出臺,更是激發了基層文明實踐的活力與創造力,評選出的五星中心、所、站,成為引領示范的標桿,營造了比學趕超、創先爭優的濃厚氛圍。
此外,江西省還積極拓展文明實踐陣地,將工業園區、旅游景區、紅色場館等納入其中,打造了一批開放、包容、特色的文明實踐空間,如南昌市紅谷灘圖書館分館、九江市琵琶亭書屋等,這些“不設墻”的實踐基地,不僅延伸擴展了文明實踐陣地,也極大地豐富了群眾的精神世界。

江西省積極探索“文明實踐 ”模式,打破部門壁壘,將科技、衛生、文化、教育等多領域資源匯聚到文明實踐陣地,形成了多方參與、共建共享的良好局面。特別是“文藝人才百千行”活動的啟動,更是為基層文明實踐注入了新的活力與創意。
新模式新舉措,拓寬文明實踐“傳播力”
2020年,江西省打造了文明實踐點單平臺,實現了文明實踐的信息化、智能化管理。通過群眾點單、中心派單、志愿組織接單、群眾評單的閉環流程,實現了群眾需求的精準對接與高效滿足。同時,將文明實踐點單平臺與“學習強國”等廣泛使用的平臺相融通,不僅拓寬了文明實踐的傳播渠道和服務范圍,還顯著提升了服務的精準度和效率。截至目前,該平臺已覆蓋全省各個縣(市、區),注冊文明實踐員2.5萬余人,入庫常態化項目36萬個,完成了活動438萬次,記錄4000萬志愿服務時。

此外,江西省還圍繞文明實踐主題,打造了一系列特色新媒體品牌,如文明江西微信、微博等,通過新媒體的傳播力量,將文明實踐的理念與成果傳遞給更廣泛的受眾群體。同時,融通“兩中心一平臺”資源,實現了文明實踐與新媒體的深度融合與相互促進。
提品質創品牌,煥發文明實踐“生命力”
江西省各地積極打造理論宣講品牌,通過“鄉村夜話”“屋場會”等鄉土化、特色化活動形式,將黨的理論、政策以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融入日常生活。這些宣講活動不僅形式新穎多樣,而且內容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有效推動了黨的政策理論在基層的落地生根與開花結果。
同時,江西省還注重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推出了“關愛工程”“親情連線”等品牌項目,為群眾提供實實在在的幫助與關懷。此外,還深入挖掘本地文化資源,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活動品牌,如“九心誦讀 紅色傳承”“客家山歌表演”等,這些活動不僅豐富了群眾的文化生活,也傳承和弘揚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樹典型立榜樣,引領文明實踐“新風尚”
江西省廣泛開展“道德模范”“身邊好人”“最美家庭”等評選活動,通過樹立先進典型來引領社會風尚。這些典型人物和事跡成為了群眾學習的榜樣與力量源泉,激發了全社會向上向善的正能量。

同時,江西省還大力實施移風易俗鄉風文明專項行動,通過移風易俗“五個100”推薦評議、即評選移風易俗“好家庭”、婚事新辦“好公婆”、孝老愛親“好媳婦”、不要彩禮“好岳父母”以及弘揚新風“好理事長”,樹立了一批批鮮活的榜樣,讓文明新風在鄉間田野間蔚然成風。此外,集體婚禮等新穎形式的舉辦,不僅為新人提供了簡約而莊重的慶祝方式,更在全社會范圍內倡導了勤儉節約、注重情感內涵的新風尚,為時代注入了清新脫俗的氣息。
江西省在打造文明實踐新亮點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未來,江西省將繼續深耕細作、開拓創新,讓文明實踐的種子在贛鄱大地綻放出更加絢麗的光彩。(供稿:江西省文明辦 江西文明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