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深入開展農村精神文明創建五大行動-中國文明網

廣東深入開展農村精神文明創建五大行動

發表時間:2024-08-20 來源:中國文明網
字體:
打?。?/a>

在近18萬平方公里的南粵大地上,分布著2.65萬個行政村(社區),他們是實施“百千萬工程”的重要主體,也是廣東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的重中之重。

鄉村振興既要塑形,也要鑄魂。

2023年11月,為進一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廣東重要講話精神,廣東緊緊圍繞省委“1310”具體部署和“百千萬工程”要求,針對群眾身邊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最迫切的利益問題,開展全省農村精神文明創建五大行動(村莊清潔行動、農房風貌品質提升行動、鄉村文化空間營造提升行動、文旅融合特色村鎮建設行動、農村移風易俗深化治理行動),統籌推進文明培育、文明實踐、文明創建,奮力建設“干干凈凈、整整齊齊、長長久久”的美麗鄉村。

如今,廣東各地正著力答好環境綜合整治優先題、風貌管控必答題、美麗圩鎮建設加分題、綠化美化基礎題、文化發展關鍵題和鄉風文明核心題,推動農村人居環境靚起來、鄉村治理強起來、文明新風撲面來,不斷開辟城鄉區域協調發展新局面。

環境整治“小切口”

打造鄉村“高顏值”

俯瞰江門開平市塘口鎮強亞村委會祖宅村,嶄新的村舍錯落有致,間雜點綴著一座座古色古香的碉樓,街巷干凈整潔,房前屋后綠意盎然。

祖宅村的華麗蝶變,是廣東深入推進村莊清潔行動的生動縮影。開展農村環境衛生整治,目的就是要改變農村“臟、亂、差”現象,解決“屋內現代化,屋外臟亂差”的問題,打造干凈整潔、環境優美、風貌協調的美麗鄉村,讓農民群眾感受到實實在在的變化。

人居環境更“靚麗”,群眾生活才更有“品位”,鎮村發展才更有“底氣”。

云浮羅定市推動各鎮全覆蓋設置保潔員,以鎮為單位建立本轄區保潔明細臺賬;中山三鄉鎮推動全部行政村(社區)居民區和10個行政村(社區)工業區完成“三線”整治工作,亮出美麗鄉村“天際線”……

作為綠美廣東生態建設的主陣地,只有讓鄉村凈起來、綠起來、美起來,綠美廣東才會底色更亮、成色更足。在東莞橫瀝鎮六甲村,有一片涉及幾十間危舊瓦房、破爛豬圈和閑置地的區域。在不改變原宗地權屬范圍的前提下,當地通過清污清雜、場地平整,在此圍設多個景色別致的小花池、小菜池和小樹池。在茂名電白區沙瑯鎮瑯西村,有一條長約1.2公里的沉香碧道,是周邊居民散步打卡的熱門路線,一旁的沉香合作社,集沉香種苗培育、種植、加工、銷售全鏈條于一體,有效帶動周邊香農創業致富。

門前種菜、屋后種果,家在綠中、人在景中……如今的廣東,90%以上村莊達到了干凈整潔村標準,持續推進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推窗見綠、四時常綠、處處皆綠的生態美景正在南粵大地上競相涌現。

農房穿上“新衣裳”

繪就鄉村“新畫卷”

農房風貌是地域文化的重要載體,也是鄉村特色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廣東各地結合鄉村地理、生態、歷史等,著力塑造農房特色風貌,用“繡花”功夫久久為功打造布局疏朗、錯落有致、富有韻味的現代化新鄉村。

盤活既有資源、關注本土文化,契合現代化、智能化需要,是廣東走好走實農房風貌品質提升之路的“秘訣”。

龍門農民畫因濃厚的生活氣息和獨特的色彩表達,成為現代民間繪畫門類中的獨有畫種。如今,這張源自田間地頭的文化名片越來越多地出現在當地農房的外墻上,一街一景、一村一畫,令人眼前一亮。

“經過房屋風貌品質提升,村子就像變了一個樣,環境美人氣旺?!蓖缃竦募亦l風景,梅州平遠縣畬腦村村民吳特參忍不住感嘆。梅州平遠縣還建設了長田鎮長安村、八尺鎮角坑村等一批示范點,連點聚線成面打造省際廊道美麗鄉村示范帶。

傳統文化、現代美學和先進科技,能夠擦出怎樣的火花?在廣州黃埔區逕下村未來鄉村新型建筑工業化示范項目現場,新型農房模塊吊裝施工作業,就像造汽車一樣造房子。新型農房融入了“集成家居”“全屋智能”和“光儲直柔”等先進系統,實現建筑的超低能耗。這不僅是對農村居住環境進行提升,也是對傳統農居的深刻革新。

去年以來,全省已完成農房微改造37萬戶、風貌品質提升11萬戶。行走在廣東大地,一棟棟“品質農房”已經拔地而起,一曲嶺南氣息濃郁的鄉居樂章正在奏響。

文化空間“靚”起來

鄉村文化“活”起來

在珠海高新區唐家灣鎮,保存完好的清代祠堂巨川唐公祠,在活化利用后變成集茶飲、閱讀、展覽、沙龍等服務于一體的香山悅書齋;在韶關南雄市珠璣古巷“嶺南非遺集聚區”,一家石塘堆花米酒工作坊將“酒香”和“花香”融合,為游客提供別樣觀光打卡點……

文化興,則鄉村興。

各地充分利用鄉村文化遺跡、歷史建筑、民間技藝、田園風光等文旅IP資源打造鄉村文化空間,完善“15分鐘文明實踐圈”,豐盈群眾“精神糧倉”,充分發揮新時代文明實踐陣地作用。

“百年圍樓 國潮興生”非遺國際時裝秀在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韶關始興縣羅壩鎮長圍舉行,圍樓已打造成為集藝術展覽、文化沙龍、農耕體驗等功能于一體,與鄉村自然人文景觀相呼應的新型文化空間。

除“以舊煥新”打造鄉村文化空間外,多地還積極建設村史館、家風家訓館、農耕文化館、非遺工坊、書吧等場所,向群眾開展村情、村史、村志教育。

湛江霞山區東純村利用農民公寓建設村史館,推動東純村生態農業觀光園建設;汕尾在鄉村探索建設“善美書吧”,將海洋文化等地方特色融入建筑裝修風格和圖書選購中;揭陽采取新華悅讀24小時自助書吧、新時代文明實踐點等多功能建設方式,推動建成24小時新華悅讀空間,打造群眾家門口的閱讀空間……

在深化拓展鄉村文化空間過程中,全省持續加大鄉村公共文化服務供給,豐富鄉村文化空間內涵。2024河美共贏籃球聯賽在河源龍川縣麻布崗鎮開賽。場內,隊員們你爭我奪、穿插跑位、突破傳球;場外,各鎮農特產品亮相美食攤位,群眾在此收獲別樣的鄉村風情體驗。

目前,廣東各地鄉村文化空間創優擴容正在持續推進中。通過加強鄉村文化空間規劃布局,有效整合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黨群服務中心、文化站等各類公共服務設施,去嶺南書院聽一場“音樂黨課”、去文明實踐中心感受非遺文化,已經成為不少廣東人閑暇之余的“新時尚”。

喚醒田園“美麗資源”

帶動鄉村產業興旺

在茂名化州市平定鎮積田大嶺村,化橘紅花競相綻放之時,正是村民開門迎客的最旺季。這個有著“中華化橘紅第一村”美譽的鄉村,在舉辦賞花活動同時,還會開展產品展銷、產業發展研討會、制作工匠技能大賽等活動,吸引大批游客前來“打卡”。

深入實施“百千萬工程”的一個重要內容,便是發揮文化旅游深度融合效益。近年來,廣東各地充分結合縣的優勢、鎮的特點、村的資源,推動文旅融合提檔升級,打造嶺南特色村259個,持續擦亮“粵美鄉村”文旅品牌,帶動鄉村文化資源“活起來”。

惠州推出“兩天一宿”鄉村旅游產品,結合環“兩山”示范區(南昆山—羅浮山)建設,精心策劃15條惠州鄉村療休養線路,還積極推廣鄉村自駕游,將旅游公路、風景道、古驛道串珠成鏈,引導現有鄉村旅游線路改造升級。

不少鄉村還因地制宜建設嶺南民族特色文化走廊、大力發展鄉村體育產業。深汕特別合作區打造“鷺月島”汽車主題網紅打卡點,組織舉辦亞洲大洋洲風箏板錦標賽、“深汕杯”中國槳板俱樂部聯賽總決賽等多項國際國內體育賽事。

帶動鄉村產業興旺、村民致富增收,是開展文旅融合特色村鎮建設行動的題中之義。當前,廣東各地正加力完善鄉村旅游配套設施,不斷深化文明旅游工作,持續激活鄉村發展內驅力。

在佛山,全市40家A級旅游景區均已實現Wi-Fi、4G信號等全覆蓋;陽江海陵區優化“智游四季海陵”線上導視系統,將虛擬導游圖等功能“搬”到線上;潮州常態化開展旅游市場秩序聯合執法,并制作宣傳視頻和發布倡議承諾書“喊話”旅業單位,做好旅游誠信管理。

文旅融出新天地,且以詩意共遠方。文旅融合特色村鎮建設行動扎實推進,正撬動喚醒更多田園“美麗資源”,促進當地發展“美麗經濟”,以高質量旅游體驗讓廣大游客寄情鄉村、流連忘返,讓鄉村產業更旺、村民腰包更鼓。

移風易俗落地生根

文明之花常開常新

“親家,在不在家?我來了……”在云浮新興縣簕竹鎮良洞村上演的小品《送彩禮》中,演員們用通俗易懂的方言講述了一個不收彩禮、喜事新辦的故事,讓新觀念如春風化雨般浸潤群眾心田。

鄉村振興,鄉風文明是保障;文明鄉風,移風易俗是關鍵。

近年來,廣東各地把移風易俗作為推進文明鄉風建設的切入點,因地制宜倡導婚事新辦、喪事簡辦、從簡辦席,遏制高價彩禮、大操大辦、厚葬薄養等陳規陋習,厚植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推動鄉村文明不斷煥發新氣象。

將村規民約改編得更通俗易懂、大力推廣“積分制”等經驗做法……廣東各地精準“用招”,不斷凝聚起鄉村治理的向心力,激發村民參與“百千萬工程”、村民共建文明鄉村的磅礴動能。

走進清遠英德市西牛鎮小灣村村委會,迎面便能看到以“村規民約”為主題的墻繪,村里成立紅白理事會,推動理事會成員用“鄉音土話”講解大操大辦、攀比浪費之風等帶來的危害,村中風氣逐漸為之一新。

惠州惠東縣平海鎮把寫漁歌、念漁歌、唱漁歌融入村(社區)書記帶頭講村規民約等活動中,巧用漁歌說事、論理、講法,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婚事新辦等加分,打牌賭博、亂掛曬衣物、亂停車等扣分……汕頭澄海區蓮華鎮下長寧村探索建立“積分制”獎罰管理制度,并將其融入村規民約管理中,充分調動村民參與文明鄉風建設積極性。

深圳新創建11個市級家教家風實踐基地,開展“校家社協同育人十大行動”、組建百名家庭教育公益講師團、開展千場服務進基層活動,大力弘揚家庭文明新風尚;梅州五華縣以長者飯堂為切入口,大力發展居家和村(社區)養老服務,更好地滿足老年人多層次、多樣化的服務需求……

破舊俗、樹新風、惠民生,放眼廣東各地,村規民約正在加快實起來,激勵機制正在加快建起來,移風易俗更加有章可循,文明新風培育更加有力。

潮涌千帆競,奮楫正當時。

當前,全省上下正認真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以走在前列的擔當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扎實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廣東實踐。廣東將繼續瞄準“五大行動”目標,精準發力、共同助力、形成合力,促進城鄉精神文明建設融合發展,努力交出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兩份好的答卷,為廣東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中走在前列提供堅強思想保證和強大精神力量。(供稿:廣東省文明辦 南方日報 記者陳嶸偉 姚瑤 馬瑞婕 關喜如意 吳曉嫻)

【責任編輯:王小偉】
中国精神文明网网站©版权所有
国产百度云网曝门在线观看_99视频精品全部免费品_亚洲熟女www一区二区三区_俺去鲁久久综合性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