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粵大地,黨的聲音如春風化雨,滋潤著每一寸土地;文化的力量如汩汩清泉,流淌在每個人的心間;文明的種子在這里生根發芽,綻放出絢麗的花朵。
廣東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對廣東系列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深刻領悟“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牢牢把握中國式現代化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的重要特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致力于推動社會全面進步。
為了實現這一目標,廣東以凝聚群眾、引導群眾、以文化人、成風化俗為主題,以平臺體系為支撐,以隊伍建設為重點,以項目活動為抓手,整合各方資源,改進工作方式,推動黨的創新理論、優質文化項目、現代文明風尚走進千家萬戶。
2023年5月底,廣東印發《關于加強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優質文化供給的工作方案》,為新時代文明實踐注入強心劑。方案從拓展優質文化服務陣地、壯大優質文化服務隊伍、豐富優質文化服務內涵、創新優質文化服務模式、加強優質文化供給工作保障等五大方面提出16條具體舉措,對加強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優質文化供給作出部署安排。
群眾在哪里,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就延伸到哪里。經過一年的努力,廣東省的文明實踐陣地建設工作取得了顯著進展,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促進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為廣東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中走在前列提供堅強思想保證和強大精神支撐。
黨的“好聲音” 傳播黨的創新理論
6月6日,廣州市花都區盛大舉辦第二屆“新時代我來講”花都區優秀百姓宣講員大賽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廣東的生動實踐我來講”宣講活動。經過層層選拔的10位選手,以真摯的情感進行宣講,深深打動了在場的每一位聽眾。
無論是戰爭年代的革命先輩,還是新時代的平民英雄,都以自己的青春和熱血,詮釋著忠誠和信仰的力量。通過一場場宣講活動,一批批政治素質過硬、表達能力突出的百姓宣講員隊伍正在南粵大地逐漸鍛造成行。
佛山市高明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理響高明”項目,由全國人大代表、好人聯盟成員、史學專干、國防教育宣講專家、村黨組織書記等30多名“草根名嘴”組建百姓宣講團,以全區1中心、4所、77站為主陣地,通過三大課堂,推動黨的創新理論“飛入尋常百姓家”。
茂名高州市根子鎮柏橋村,2023年5月23日開設的“柏橋講堂”通過深入淺出的講解和實踐操作,使黨的創新理論更加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正成為新的精神地標。講堂以習近平總書記在柏橋村視察調研點為主線,打造成為思想教育的陣地、傳播知識的課堂、宣傳“百千萬工程”的窗口。開設至今,柏橋講堂培訓學員達到1000個班次,累計培訓人次超5.5萬人?!鞍貥蛑v堂”展現了廣東新時代文明實踐的新風貌,為推動鄉村全面振興提供了堅實的理論基礎和實踐指導。
一場場接地氣、聚人氣的理論宣講,讓黨的創新理論入腦入心入行,催人奮進。
群眾在哪里,理論宣傳就要跟進到哪里。2023年9月15日,潮州市金山書院迎來全省首批基層宣講示范隊伍“潮州工匠”百姓宣講隊的首講。潮州市發揮文化資源豐富多樣的優勢,成功打造了多個具有地方特色的宣講品牌,如“潮州工匠”百姓宣講隊、“客棧民居微講堂”等。全省各地的宣講活動把“冒熱氣”的理論變成“接地氣”的群眾語言,不斷提升理論宣講的說服力、感染力、影響力。
黨的理論創新每前進一步,理論武裝就要跟進一步。
把傳播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為首要任務,在廣東,一場場生動而深入的理論傳播活動正在如火如荼地展開。這里,不斷拓展理論常態化進入基層的多元化途徑,構建了強大的宣講矩陣—干部用深入淺出的方式講解政策,專家權威解讀黨的創新理論,百姓則以親身故事講述時代變遷中的真實感受。
各級黨委講師團、社科專家宣講團、青年講師團、巾幗宣講團以及“百姓名嘴”常態化深入各個文明實踐陣地中。他們不僅帶來了黨的聲音,更將高大上的理論轉化為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通過對象化、分眾化、互動化的宣講方式,讓每一場活動都充滿地氣、人氣和熱氣。
在這里,“黨的聲音進萬家”不僅僅是一句口號,而是一場場實實在在、深入人心的文明實踐活動。每一次宣講,都是一次與群眾的深入交流,一次心靈的觸動。通過這些活動,群眾在學思踐悟中不斷增強對黨的創新理論的政治認同、思想認同、理論認同和情感認同,共同繪制出一幅黨與群眾心連心的美麗畫卷。
文化共享 全民活躍基層文化生活
“每周五,我們就一起到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參與‘文明夜市’,有趣有意義,大家都很喜歡?!泵糠曛芪?,當夜幕低垂,華燈初上,江門市新會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門前的空地上,早已人頭攢動,熱鬧非凡?!拔拿饕故小辈粌H為新時代文明實踐文藝志愿者們提供了展示才藝、休閑娛樂的舞臺,更為群眾帶來了充滿“僑”味、“鄉”味、“趣”味和“情”味的“文化大餐”。
在珠海市高新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與珠海?香山悅新時代文明實踐示范點緊密合作,推出了一系列“閱文明悅生活”活動?;顒硬粌H提供了豐富的閱讀資源,還巧妙地融合“閱讀 文明 非遺 市集 活動”,拓展全民閱讀深度和廣度的同時,也極大地豐富了廣大人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
4月23日時值第二十九個世界讀書日,“我們的中國夢—文化進萬家”文學賦能鄉村振興“十百千萬工程”新時代文明實踐文學志愿活動在陽江市陽東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舉行?;顒訉⑽幕姆N子播撒到千家萬戶,讓中國夢在每個人心中生根發芽。
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全省范圍內,“我們的中國夢—文化進萬家”、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和“紅色文藝輕騎兵”“戲曲進鄉村進校園”“經典誦讀”以及“七個一百”精品項目下基層、農村電影放映、道德春聯進萬家等豐富多彩的文化惠民活動將文化內容送到基層群眾身邊,一股股清新的文化之風,吹拂著廣東的每一個角落。
與此同時,廣東還著力辦好中國農民豐收節、百姓大舞臺、“村晚”等群眾性文化活動,讓廣大群眾在歡樂的氛圍中感受到文化的魅力。同時,“我們的節日”系列主題活動、全民閱讀活動如“粵讀越精彩”“書香飄萬家”“新時代鄉村閱讀季”“我的書屋·我的夢”等,更是引領讀書新風尚,激發了人們對知識的渴望和對文化的熱愛。村
歌要怎么唱,才能唱進百姓的心中?在惠州博羅縣,“一村一歌”項目成功孕育了200首村歌的創作,并廣泛傳唱。這些村歌不僅承載著村史村情村風,還與村民的生產生活緊密聯系,產生情感共鳴。
讓每一個村莊都有自己的文化符號,全省范圍內通過打造“一村一史”“一村一歌”“一村一舞”“一村一賽”等鄉土特色文化品牌,極大地充實了基層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更激發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滿足了人民群眾對精神文化生活的新期待。在這片熱土上,文化的力量正悄然改變著人們的生活,讓廣東的基層文化生活更加絢麗多彩。
文明新貌 培育現代文明風尚
南粵家風,薪火相傳。在汕頭市澄海區上華鎮菊池村,一場別開生面的“弘揚傳統文化傳承優良家風”文化下鄉活動吸引了眾多村民的目光?;顒蝇F場,巾幗志愿者忙碌地分發著《文明行為促進條例》《家庭教育智慧錦囊》《家庭教育促進法》等宣傳資料?;顒蛹冉o村民們帶去了歡聲笑語,又在潛移默化中播撒下傳統文化的種子。文明風尚在這里生根發芽。
今年端午節期間,湛江市坡頭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熱鬧非凡。一場名為“品味端午傳承文明”的主題活動正在這里如火如荼地進行。市民們圍在一起,親手包著粽子,感受著傳統節日的溫馨與樂趣。舞臺上,精彩的文藝表演讓人目不暇接,非遺漆扇制作體驗區更是吸引了眾多市民駐足嘗試?;顒蝇F場,還有不少人走進好人館,從平凡而偉大的事跡中汲取正能量。
“月月有節”,肇慶市唯一的少數民族鄉下帥鄉亮出了自己的民族特色。當地舉辦活動既有亮點又有特色、接地氣。根據自己的資源和文化,下帥鄉量身打造了“文旅廊道特色小鎮·和美下帥”文明實踐品牌。還設立了“春牛舞”“壯獅舞”傳習所,用“老手藝·新風尚”的主題,把民族特色文化和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巧妙地結合在一起,助力下帥鄉傳統手藝文化和民族特色傳承。
這些生動而具體的畫面,正是廣東培育現代文明風尚的一個個縮影。
近年來,全省以重要節慶日為持續移風易俗的有利時機,引導群眾自覺反對餐飲浪費、鋪張奢侈,抵制大操大辦、高額彩禮、厚葬薄養、封建迷信、不文明祭掃等不良習俗。同時,開展“做新時代文明人”等主題實踐活動,做優做強“禮在廣東”“南粵家風”“文明與法”等道德實踐活動品牌,倡導文明交通、文明旅游、文明觀影(賽)、文明上網等,號召人民群眾做文明風尚的傳播者、踐行者。
為了進一步加強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塑造新時代市民的新形象,廣東還組織開展了道德模范、身邊好人、最美人物等先進典型的基層巡講活動。這些活動不僅讓百姓感受到了榜樣的力量,更在全社會營造了一種崇德向善、見賢思齊的濃厚氛圍。
如今,南粵大地正煥發出勃勃生機。在黨的引領下、文化的滋養下、文明的綻放中,廣東正朝著更加美好的未來闊步前行。(供稿:廣東省文明辦 《南方》雜志 記者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