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推進移風易俗 培育文明新風-中國文明網

河北:推進移風易俗 培育文明新風

發表時間:2024-07-23 來源:中國文明網
字體:
打?。?/a>

  鄉村全面振興,鄉風文明是保障;文明鄉風,移風易俗是關鍵。近年來,河北都將移風易俗工作作為重點內容進行部署,組織相關部門采取務實措施,著力推進“我是文明市民、要為城市爭光,我是燕趙兒女、要為河北爭氣”活動走深走實。

  邢臺市:基層首創激發動力活力 聚焦重點實現全面提升

  邢臺市鼓勵基層首創,激發文明實踐、移風易俗的動力活力。全市5335個村(社區)已實現紅白理事會、鄉賢評議會、道德紅黑榜、村規民約“兩會一榜一約”全覆蓋。沙河市下鄭村發揮紅白理事會作用,規定取消訂婚宴、喪事不超過3天等紅白事操辦標準。臨西縣東留善固村制定村民自治章程,首創“道德法庭”,其做法入選第四批全國“文明鄉風建設”典型案例。清河縣實施“金牌大柜”項目,隆堯縣創新“鄉賢評議會”工作模式等。

  實施典型引領,邢臺市常態開展“泉城好人”“文明市民”等先進典型選樹,發動村(社區)等基層組織培樹“好婆婆好媳婦”“好妯娌”“好鄰居”“十星級文明戶”等群眾身邊典型。信都區西北留村在街道廣場制作典型事跡宣傳墻,臨西縣崗樓村敲鑼打鼓將“好婆婆好媳婦”“好妯娌”錦旗送至其娘家,讓典型既有“里子”又有“面子”。

  邢臺市聚焦重點領域,針對群眾反映強烈的陳規陋習,分類施策,達到靶向發力、全面提升的整體效果。全市倡導文明婚俗,在8個試點縣(市、區)建立新時代紅娘服務隊。大力推廣威縣孫家寨做法,推廣孝道文化,廣泛開展餃子宴、晾被洗衣、醫療服務等孝老敬親活動,涌現出巨鹿縣尋虎村“老年公益食堂”、任澤區駱家莊村“農村互助幸福院”、沙河市田村“一元餐廳”等典型。全市堅持以文化人,廣泛開展“‘雙爭’有我·唱響泉城”“‘雙爭’有我·舞動泉城”“彩色周末”等文化惠民活動,有效豐富群眾精神文化生活。

秦皇島市:運用“她”力量打通鄉風文明新路徑

  秦皇島市婦聯發揮“聯”字優勢和婦女在家庭、社會生活中的獨特作用,以加強家庭家教家風建設為切入點,以“文明新風進萬家”移風易俗專項行動為抓手,打好移風易俗工作“組合拳”,運用“她”力量打通鄉風文明新路徑。

  秦皇島市利用“婦女微家”等“婦”字號陣地和婦聯系統宣傳平臺,成立工作室,指導和帶領婦女小組長、婦女網格員、巾幗志愿服務隊上門入戶一對一走訪、編排移風易俗節目,當好移風易俗的先行者、倡導者、推動者。充分依托秦皇島市“知子花開 香飄萬家”家庭教育指導服務體系,為家庭移風易俗服務賦能。聯合河北科技師范學院創立家庭建設研究中心,建立覆蓋城鄉的家教指導服務站。全市建立家長夜校和愛心爸媽教培基地26個,每個縣區建立1個親子閱讀體驗基地,面向各縣區和教育系統招募優秀公益家教講師51人,傳播移風易俗新觀念、倡導家庭文明新風尚。同時,利用婦聯組織網絡,將正確的婚戀觀、生育觀、家庭觀等內容融入“巾幗大宣講”“家風潤萬家”家風家教宣傳服務中,開展移風易俗進農村、進社區、進學校、進機關、進企業活動,為城鄉家庭提供可感可及的家教指導。

  辛集市:以老年食堂建設引領移風易俗新風尚

  辛集市堅持從實際出發,創新移風易俗工作思路,探索“文明實踐+農村助老”新路徑,以農村老年食堂為陣地,統籌調度各類助老資源,不斷培育崇尚節儉、孝老愛親、和諧友愛的良好家風、文明鄉風、淳樸民風。

  辛集市共有60周歲及以上老年人15.53萬人,其中農村地區9.87萬人。2023年以來,該市聚焦農村養老“吃飯難”問題,堅持黨建引領、因地制宜、多措并舉推進農村老年食堂建設。截至目前,已建成運營103家,為2000多名老人提供近5萬次助餐服務,顯著提升了農村老年人的幸福感、滿意度。

  為滿足老年人多層次需求,辛集市將老年食堂打造為文明實踐新陣地,依托板凳“辛”課堂、文化惠民“辛”舞臺、幸福天天來敲門、健康辛集行、文明實踐民“辛”行5個品牌項目,經常性組織理論宣講、文藝演出、愛心幫廚、健康科普、義診義剪5類文明實踐活動,改變農村老年人“蹲街頭、靠墻頭、曬日頭”的單調生活。在春節、端午節、重陽節等時間節點,組織開展非遺剪紙、書法交流、農民畫展覽、象棋比賽等活動100余場。在新時代文明實踐日(每月的第一個星期五),組織辛集孝和文化協會、與愛同行公益團隊等12個社會組織的志愿者為老年食堂的老人提供義診、義剪、按摩等20項服務。今年以來,全市依托老年食堂開展移風易俗文明實踐活動300余場,惠及群眾6萬余人次,進一步倡導了文明健康新理念,讓移風易俗、孝老愛親的文明鄉風深入人心。

  經過一年多運營,老年食堂不僅“有人管”“吃得好”,熱心群眾、公益慈善組織、愛心企業等也積極參與到老年食堂的運營管理和志愿服務中。截至目前,全市老年食堂的志愿服務隊伍已有300多人。結合移風易俗工作,68個村通過邀請老年食堂的老人參與制定紅白事辦事標準,參加“好婆婆”“好兒媳”先進典型選樹等,讓老年食堂成了文明新窗口、移風易俗新陣地。

  正定縣:殯葬新風尚為村民減負擔

  正定縣正定鎮斜角頭村針對以往喪事規矩多、時間長,老百姓開銷大的問題,建立白事活動大廳,制定、發布了斜角頭村紅白理事會章程,明確了6項原則,即從儉原則、一天原則、地點原則、穿戴原則、回收原則、免費原則。

  正定縣南崗鎮平安村制定紅白事十不準,統一了紅白事辦理標準。2022年8月建設了500平方米的“新風大食堂”,明確就餐標準,辦一次酒席可為村民節省一到兩萬元,大操大辦現象基本消失,村民們少了負擔,鼓了“口袋”。

  近年來,正定縣將殯葬習俗改革工作擺在重要位置,圍繞推動惠民、綠色、文明殯葬,積極研究和探索殯葬習俗改革新舉措,破除喪葬陋俗,樹立厚養薄葬、文明節儉、生態環保的殯葬新風尚。成立殯葬工作領導小組,結合當地實際,多次研究方案,探索殯葬習俗改革新路子、新舉措。研究制定了《正定縣殯葬設施專項規劃(2021—2035)》,鼓勵全縣8個鄉鎮建設中心型農村公益性骨灰堂,解決逝者骨灰安放問題,根治亂埋亂葬現象。全縣全面推廣正定鎮斜角頭村、南崗鎮平安村紅白理事會的經驗,進一步規范154個村的紅白理事會,要求紅白理事會全程介入本村紅白事務,形成婚事新辦、喪事簡辦的工作機制。充分發揮各村紅白理事會作用,規范辦事流程、議事規則,使村民辦事有章可循。積極發揮村民自治作用,推廣塔元莊村將“婚事新辦、喪事簡辦、厚養薄葬”等移風易俗內容納入村規民約的做法,組織全縣198個村居全部修訂完成了務實管用的村規民約和居民公約,讓群眾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約束成為一種常態。(供稿:河北省文明辦 河北文明網)

【責任編輯:王爽】
中国精神文明网网站©版权所有
国产百度云网曝门在线观看_99视频精品全部免费品_亚洲熟女www一区二区三区_俺去鲁久久综合性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