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用好文化資源賦能博物館教育 更好弘揚中華文明-中國文明網

四川:用好文化資源賦能博物館教育 更好弘揚中華文明

發表時間:2024-06-07 來源:中國文明網
字體:
打?。?/a>

  近年來,四川各博物館深挖文化資源,優化文化供給,更好地弘揚中華文明。

  讓名片“跳”出來

  以鮮明的特色傳播文化

  日前,一場“花草動物說唐朝”主題文化講座在成都博物館學術報告廳開講,四川大學講席教授齊東方以精彩的講述,為觀眾叩響一窺大唐精神世界與審美意趣的大門。

  立足西南地區規模最大的綜合性城市博物館這一站位,成都博物館以學術研究為基,以文化資源為本,持續強化教育功能。去年一票難求的“漢字中國——方正之間的中華文明”特展凝聚了全國的目光,被評價為“清晰梳理了文化與文明的關聯”,接待游客超140萬人次,讓觀眾深刻體悟到“漢字是中華文明的標識”這一概念。今年5月14日起陸續推出的“古蜀文明的興衰”等5場專題講座以及8場社教活動,更是為公眾接受博物館教育打開了更多窗口。

學生到成都博物館看展。

  成都博物館交流宣傳部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我們還與成都七中育才學校等開展館校合作,讓課堂從學校走進展廳,并與學習機構共同推出特色英文課,讓大家看展、學習兩不誤?!?/p>

  文物是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向往的重要文化資源,每一個博物館都有屬于自己的故事。如何讓名片“跳”出來?作為社會教育功能的重要承擔者,四川各博物館積極挖掘特色,使文物保護成果更多地惠及人民群眾。

  近日,廣漢市三星堆古蜀文化研究協會會長陳修元給成都市航天中學校的學生帶來了一場文化專題講座。這也是一節幫助同學們了解三星堆文化的前置課,為大家前往三星堆博物館開展研學進行“預熱”。講座上,陳修元講述的內容引起了同學們的強烈興趣。有同學提問,三星堆博物館館藏文物中他印象最深刻是什么,獲得的答案是“黃金面具”。

  作為三星堆標志性“名片”之一,黃金面具與青銅神樹等文物一起陳列于三星堆博物館新館內。新館采用裸眼立體新媒體技術還原考古發掘現場,融入沉浸式考古方艙場景,通過多媒體技術重現古蜀國恢宏景象,引得觀展熱度持續升溫。

  三星堆博物館宣傳部負責人介紹,為適應博物館社會教育工作的時代性要求,博物館不斷優化展陳設計、提升講解服務,推動文化資源創造性轉化與傳播,推出堆堆堆咖啡館、堆堆堆茶藝、三星堆主題郵局等一批文創新業態,讓悠久歷史走進人們的真實生活,使博物館教育更具文化印記。


四川博物院以豐富的載體,打造文化育人模式。

  讓陣營“強”起來

  以豐富的載體服務群眾

  當下,各博物館進一步建強陣營,為博物館教育創新發展提供了更多路徑。

  為保護傳承弘揚長江文化,以“水韻天府·千年文博”為主題的“天府水文化暨江瀆文化活動月”近日在四川博物院正式啟動,以水為媒講述千年水文化。

  “館藏的‘江瀆神’銅像與長江及綿延千年的水文化有著密切聯系,是全國唯一的江瀆神具象表達,也是成都作為‘長江上游古代文明的起源與發展中心’‘中華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之一’的又一印證?!彼拇ú┪镌汗姺詹肯嚓P負責人向記者講述了此次活動的創意起源。文化活動月中,“天府水文化”科普講座、“天府水文化”研學活動等精彩不斷,以豐富的載體打造文化育人的川博模式。

  作為我國西南地區重要的歷史文化展示窗口,四川博物院立足本館、協同全川,構建起“全齡段、全區域、全人群”的教育體系和格局。全國“家-校-館”協同育人聯盟成立儀式在四川博物院的舉辦,彰顯出其跨界合作協同育人的實踐水平。四川博物院科研與教育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四川博物院堅持創新和探索“文教合作”機制,整合資源形成文博教育與學校教育融合發展態勢,為全國推進博物館教育積極貢獻四川方案。

  為推動博物館區域協同發展,四川省發布的《關于推進博物館改革發展的實施方案》強調,要支持市州博物館建設。全省各地因地制宜挖掘文化資源,在掀起博物館建設熱潮的同時,也將博物館教育不斷推向新的高度。

  今年2月,廣安市博物館開館試運行,為廣安市首個市級綜合性博物館,周邊配套建設文博公園?!俺菊龟惪臻g外,我們在博物館二樓專門開設研學社教區,利用館藏資源開發出《廣安成長記》等4套青少年研學課程,充分彰顯博物館的教育功能?!睆V安市博物館宣教部負責人介紹,試運行以來,博物館累計接待參觀25萬余人次,聯合市教育部門組織研學活動接待學生1.2萬人次,已創建為“四川省中小學紅色教育研學實踐基地”“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實踐教學基地”等,成為廣安開展文化教育活動的重要陣地。

  據介紹,作為2024年“5·18國際博物館日”川渝主會場活動承辦單位之一,廣安市博物館正積極促進文物展陳交流,助推兩地共繪博物館教育“同心圓”。

金沙遺址博物館“走進金沙”活動。

  讓空間“大”起來

  以無限的延伸孕育可能

  “讓文物活起來”既是一項實踐性很強的工作,也是一項需要不斷拓展的工程。進入新時代,各博物館積極暢通渠道推進無邊界博物館建設,使博物館教育展現新氣象、新作為。

  一場《金烏負日》金沙主題舞劇彩排日前在天府第四中學音樂廳開展。伴隨著優美的旋律,孩子們翩翩起舞,為即將到來的“小荷風采全國少兒舞蹈展演”認真排練著?!敖陙?,學校與金沙遺址博物館深度合作,通過金沙博悟課程引導學生凝聚文化底蘊、堅定文化自信,激發無盡創造力?!痹撔W生發展中心辦公室相關負責人說。

  作為一座為保護、研究、展示金沙文化和古蜀文明而興建的考古博物館,金沙遺址博物館始終以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己任,拓寬文物活化路徑。金沙遺址博物館公眾服務與社會教育部主任何莉麗告訴記者,由博物館自主創立的教育品牌“小金課堂”,設置考古、科技、美學等十大課程體系,通過進校園、上“云端”等方式,形成館內館外、線上線下的博物館教育模式。

金沙遺址博物館“我在金沙學考古”活動。

  近日,由金沙遺址博物館精心策劃的“太陽神鳥我來拼”主題活動,將博物館深挖文物內涵、深化教育功能的氛圍推向高潮?;顒友垙V大金沙文化愛好者參與為期一個月的手工拼裝,并將最終呈現“世界最大相連塑料積木馬賽克標志圖案”——占地面積超85平方米的“太陽神鳥”,以文化資源全民共享的形式向世界展示金沙文化。此外,“金沙文化‘翼’站——你身邊的流動博物館”科普活動也即將開展,廣大游客可以在成都市楓樹社區等館外展覽點位了解古蜀文明,還可以現場參與科學闖關小游戲等。這些活動,是金沙遺址博物館延伸教育觸角的一次次有力實踐。

  新時代的博物館是全民終身學習的理想場所,也是青少年不可或缺的“第二課堂”。自貢恐龍博物館是全國100個“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之一?!安┪镳^深挖館藏資源,線上線下齊力探索科普教育新路徑,常年開展恐龍科普進校園、到社區、下鄉鎮等流動科普活動,覆蓋受眾880余萬人次?!弊载暱铸埐┪镳^副館長周瑜昆介紹,目前博物館在延伸教育路徑方面取得了良好成效。

  在線下,自貢恐龍博物館打造了“時空穿梭”“AR世界里的恐龍”等一系列沉浸式體驗活動,并運用3D制圖技術定期舉辦 “地層剖面小課堂”進行科普教育,“龍宮講壇”“馴龍高手知識大挑戰”等以恐龍為主題的特色活動深受公眾喜愛。博物館還打破時間界限策劃開展“穿越侏羅紀·恐龍奇妙夜”主題研學活動,創新推出“科考小偵探之恐龍事件”“恐龍小偵探來啦”自助研學活動,探索出博物館教育的研學新玩法。

  在線上,自貢恐龍博物館充分借助科技力量,創新推出恐龍云課堂、云研學、云觀展等活動,既拓展了博物館的文化傳播方式,又擴大了科普教育活動的覆蓋面和影響力。(供稿:四川省文明辦 四川文明網 記者朱喬明)

【責任編輯:賈園園】
中国精神文明网网站©版权所有
国产百度云网曝门在线观看_99视频精品全部免费品_亚洲熟女www一区二区三区_俺去鲁久久综合性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