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月26日,邯鄲市叢臺區趙都小學在晉冀魯豫烈士陵園開展“緬懷先烈英雄,弘揚中華美德”清明節謁陵活動。 河北日報通訊員 劉偉攝
又是一年芳草綠,梨花風起正清明。
清明節是中華民族弘揚孝道、追思親人、祭掃悼念的傳統節日。連日來,河北各地墓園迎來祭掃高峰,各地群眾開展不同形式的清明祭掃活動,慎終追遠、緬懷先人、寄托哀思。
近日,河北省民政廳、省精神文明建設辦公室聯合發出清明節期間文明祭掃倡議,希望大家能夠以文明、環保、安全的方式進行祭掃,傳承優秀傳統文化,傳遞社會正能量。
多元化祭掃,文明又有溫度
3月24日,周日,石家莊天氣陰沉。
華北軍區烈士陵園內,石家莊第二外國語小學四年級11班的同學們在開展“緬懷先烈,文明祭掃”活動,少先隊員們依次緩步走向烈士紀念碑,敬獻鮮花,緬懷革命先烈。
除了這些學生,陵園里還有不少前來祭掃的市民。
“3月以來,來祭掃的市民逐日增多,每天都有電話預約的團隊?!比A北軍區烈士陵園相關負責人介紹,為防止人員過度聚集,陵園倡導錯峰祭掃,開通了預約服務。人數較多的來園團隊,可提前溝通聯系,陵園工作人員根據預約情況合理安排來園時間和活動場次。
面對即將到來的祭掃高峰,河北省各地殯葬服務機構采取預約、錯峰、分流等方式,降低祭掃高峰期人流密度,并加強人員車輛疏導和火源管控。
別樣的祭奠,同樣的緬懷。
3月21日,是鄧小嵐老師逝世兩周年的日子。這一天,來自阜平縣社會各界的人士聚集在馬蘭村音樂廣場上,舉辦“幽谷蘭香遠——紀念鄧小嵐老師朗讀會”,深情緬懷這位在馬蘭村支教18年的老人。
《遠方的你聽到了嗎》《馬蘭路上青春影》《初心之歌》《馬蘭,不應該缺少歌聲》《我們的“馬蘭花兒”》……大家用朗讀、歌詠的形式深情回顧了馬蘭花兒童聲合唱團快樂綻放的成長歷程,表達了對鄧小嵐老師的深切緬懷和無盡追思。
以一束鮮花追憶先人,以一棵樹苗寄托情思,以一篇祭文表達懷念,以網上祭奠抒發情感,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很多群眾通過綠色祭祀、文明祭掃、生態祭奠,共筑文明祭掃新風尚。同時,多地推出數字化祭掃,以AI、AR技術等現代科技手段賦能沉浸式追思。
“我和家人在‘唐山孝管家’公眾號上緬懷先人,通過網上獻花、撰頌祭文、緬懷恩情等方式寄托對逝去親人的哀思?!碧粕绞忻裢趿两衲赀x擇不去現場祭掃,“既躲開了擁堵,又表達了情感,還可以把網上逝者紀念館轉發給其他親友留言和祭拜,讓更多的親友通過網上祭拜的方式表達懷念之情?!?/p>
推進“互聯網+殯葬服務”,推廣網絡祭掃、遠程告別等在線服務項目;組織開展“鮮花換紙錢”“絲帶寄哀思”“時光信箱”等活動,引導群眾抵制低俗祭祀用品和封建迷信行為;開通入園免費祭掃大巴專線,開展代客祭掃服務……3月以來,河北各地殯葬服務機構紛紛推出便民惠民暖心舉措,通過增設服務窗口、延長服務時間、優化服務流程、創新服務手段、拓展服務渠道、強化人文關懷等,為群眾提供更加優質、高效、便捷、溫馨的服務。
華北軍區烈士陵園為前來祭掃的烈士家屬提供一份文明祭掃指南、一瓶(杯)水、一束鮮花、一包紙巾、一張追思卡為內容的“五個一”親情服務。
保定市殯葬服務中心設立“暖心清明”黨員服務站,為群眾提供業務咨詢、骨灰撒海登記,免費提供鮮花、純凈水、紙杯、急救藥品等服務。
節地生態安葬,移風易俗漸入人心
近日,在衡水市福壽園公墓花壇葬區,市民杜凡海前來祭拜已逝的爺爺。
“爺爺生前就喜歡自然,去世后我們尊重他的遺愿,也出于環保的考慮,選擇了生態安葬?!倍欧埠Uf。
近年來,衡水市福壽園公墓積極推行節地生態安葬,在墓區修建了樹葬區與花壇葬區,鼓勵和引導人們采用不占或少占土地、少耗資源、少使用不可降解材料的方式安葬骨灰。
衡水市殯儀館館長、市福壽園公墓負責人介紹,今年,他們把生態安葬作為一項常態化服務開展,對選擇樹葬、草坪葬等生態安葬方式的群眾,免費提供專用可降解骨灰壇和基本葬儀服務,既引領節地、生態、低碳、文明的殯葬新風,同時也進一步減輕了群眾負擔。
為倡導文明祭掃、綠色殯葬,進一步推動殯葬改革,近年來,河北省提倡節儉辦理喪事,簡化喪葬儀式,不大操大辦、不互相攀比,鼓勵采用節地生態安葬方式,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讓生命回歸自然。相比傳統的墓葬,生態安葬不僅環保節地,而且價格親民,受到了越來越多群眾認可。
日前,唐山市2024年骨灰撒?;顒訄竺谶M行。近年來,唐山市民政局大力推行骨灰撒海的海葬方式,積極倡導生態、文明殯葬新風。2023年該市舉辦15批次骨灰撒?;顒?,參與家屬1959人次。
唐山市民政局有關同志介紹:“今年清明節期間,我們還將組織多批次骨灰海葬活動,參與人群從中心城區擴大到各縣(市、區),持續提升骨灰海葬、自然葬的社會影響力和公眾知曉度?!?/p>
近日,石家莊市印發修訂的《石家莊市節地生態安葬獎補辦法》,對節地生態安葬的辦理程序以及節地生態安葬減免、獎補項目和標準等內容進行了調整和明確,大幅提升了骨灰海葬獎補標準。
緬懷先烈致敬英雄,賡續紅色血脈
“英勇犧牲鑄豐碑,崇高精神永流傳。親愛的同學們,大家好,我是今天的講解員……”近日,石家莊西苑小學三年級學生延一可和同學們到華北軍區烈士陵園進行志愿講解。
一條紅領巾、一個擴音器,小小少年變身自信的講解員,一個個英烈故事、一幅幅歷史畫面,在稚嫩的話語中被描述、呈現。
“參加班級組織的講解員活動,讓我更深入了解了烈士們的英勇事跡,對烈士們的無私奉獻和堅定信仰深感敬佩?!毖右豢烧f,“我體會到了厚重的歷史和偉大的英烈精神,也會更加珍惜和感恩今天的幸福生活?!?/p>
清明祭掃英烈,是生動的愛國、愛黨教育。連日來,河北各地紛紛開展紅色基因傳承實踐活動,策劃主題黨日活動、組織開展清明祭英烈研學活動等,充分利用革命博物館、黨史館、烈士陵園等紅色資源,講好黨的故事、革命的故事、根據地的故事、英雄和烈士的故事。
贊皇縣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縣退役軍人事務局、贊皇中學在縣烈士陵園聯合開展“我們的節日——清明”文明實踐活動,組織200多名學生志愿者為英烈碑文“描金”。
志愿者們懷著對烈士的崇敬之情,依次擦拭烈士墓碑。隨后,在烈士陵園工作人員的引導下,他們手持畫筆,蘸上金色顏料,對烈士墓碑上的文字認真仔細地涂描,使其更加清晰醒目。
河北各地鼓勵引導群眾將追思緬懷逝者與弘揚優良家教家風有機結合起來,由實地實物祭掃轉移到對逝者的精神文化傳承上來。
“牛氏三兄弟用生命鑄就忠誠,用熱血書寫擔當,我們在緬懷的同時,也要學習他們的紅色家風?!痹谌吻鹗辛沂苛陥@牛氏三杰紀念塔,任丘市紀委監委工作人員向市第二實驗小學的師生代表講述革命英雄牛氏三杰的故事。
任丘市紀委監委相關負責人介紹,“我們計劃開設‘廉潔課堂’‘家風研學課堂’等一系列活動,把紅色資源轉化為學校廉潔教育資源,用紅色文化、廉潔家風文化引領學生健康成長?!?/p>
今年以來,河北各地以家庭、村社為單位,重溫家規家訓,回憶家族往事,沐浴親情恩澤,弘揚孝老愛親、崇德向善等中華民族傳統美德,讓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求的優良家風引領社會風尚。(供稿:河北省文明辦 河北日報 記者趙澤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