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冒熱氣”的理論變成“接地氣”的語言,讓黨的創新理論“飛入尋常百姓家”;用文明實踐引領鄉風文明,提升百姓幸福指數;開展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提升公共服務水平和居民生活品質……近年來,安徽統籌推進文明培育、文明實踐、文明創建工作,群眾生活質量和城鄉發展品質有效改善,居民文明素養和社會文明程度顯著提升。
榜樣引領 煥發文明新氣象

楊傳武(左一)在工作室接待來訪群眾。
每天一大早,“中國好人”楊傳武便匆匆趕到阜陽市潁上縣信訪局,在“老楊說事”工作室接待來訪群眾,耐心聽大家反映問題,熱心幫助化解矛盾。
“老楊說事”工作室是潁上縣在借鑒“楓橋經驗”的基礎上成立的“金牌調解室”。目前“老楊說事”工作室接到的200余起群眾反映問題中,已有七成得到解決。
在楊傳武的帶動下,多名志愿者、退休黨員干部、鄉賢主動參與,隨時接待來訪群眾,把矛盾糾紛化解在萌芽狀態,受到群眾廣泛好評。
“踐行核心價值、打造好人安徽”,近年來,安徽省深入開展“我推薦我評議身邊好人”活動,推出各級各類身邊好人110多萬人,其中,1697人榮登“中國好人榜”。安徽上榜的“中國好人”中,參與各類公益組織的人數占比達70%以上。200多名“中國好人”領銜組建文明實踐隊伍,吸引了近萬名志愿者參與其中,形成了“領跑者帶動跟跑者”的積極態勢,公民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不斷提高。
好人引領匯聚向善向上力量,文明新風遍吹希望田野。除了強化典型示范引領,安徽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堅持教育引導、實踐養成、制度保障三管齊下,采取符合農村特點的有效方式,大力弘揚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
打造“孝文化”主題廣場、設立“文明孝善積分超市”、發放《移風易俗工作指導手冊》……舒城縣山七鎮依托深厚的文化底蘊,開展了一系列有本地特點、受群眾歡迎的文明實踐活動,其中,“文明‘孝’先行”主題群眾性活動入選第四批全國“文明鄉風建設”典型案例,有力推進農村移風易俗,推動鄉村煥發文明新氣象。
“結合人居環境治理、文明村鎮創建、移風易俗宣傳等重點工作開展‘點對點、菜單式’孝老服務活動,引導群眾移風易俗、轉變觀念,主動踐行文明新風,為鄉村振興和鄉村治理,注入強勁文化動能和豐富文化內涵,筑牢鄉村振興‘文化糧倉’?!鄙狡哝傸h委副書記龔旭東說。
服務群眾 書寫文明實踐“安徽答卷”

在淮北臨渙鎮一家茶館,王士宏(中)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向茶客宣講。
“士宏今天來宣講,各位老鄉聽俺說,新時代、新征程,黨的二十大指明方向……”在淮北市濉溪縣臨渙鎮沈家大院茶館,宣講員王士宏正用濉溪方言進行宣講。
今年61歲的王士宏是當地“鄉村小喇叭”理論宣講志愿服務隊創始人,參與基層理論宣講已有30年?!拔倚v不用課件,只根據受眾需求列提綱。提綱列好了,就結合黨的創新理論,用方言土語講身邊事、百姓事,用小故事講透大道理?!蓖跏亢暾f。
組團下基層義診,把醫療服務送到群眾家門口;文藝輕騎兵把“文化年貨”送上門……近年來,安徽依托1.9萬多個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年均開展“小巷管家”“愛心來敲門”等特色志愿服務活動200余萬場次,打通群眾工作“最后一公里”,推動了文明實踐在城鄉基層不斷“活起來”“熱起來”。
對于南陵縣籍山鎮逸和社區的居民們來說,文明實踐“大篷車”品牌服務項目已成為他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好管家”。
文明實踐“大篷車”項目采用“帶進來,走出去”的雙重服務模式運行:流動“便民服務站”將義務理發、“紅色快板”傳理論等10余種便民利民服務項目送到居民家門口;文明實踐“大篷車”的志愿者上門服務,為年老體弱和腿腳不便的居民解決身邊各類急難愁盼的小事。
以群眾滿意為根本標準,全省1300多萬名省注冊志愿者、6萬多支文明實踐志愿服務隊活躍在江淮大地,奔跑在紅色理論宣講的最前沿、鄉村振興主戰場、大力推動理論宣講、鄉村振興、文化文藝、文明實踐、扶弱幫困等志愿服務項目扎根基層,落地見效。
以人為本 譜寫文明創建新篇章

池州市東湖路公益景觀小品《文明是最美的風景》。
居民小區推窗見綠,出門即景;街頭小巷秩序井然,環境整潔‘農貿市場改造升級,煥然一新……當前,越來越多的池州人喜歡用“靚麗”來形容自己周圍環境的變化。
近年來,池州堅持把生態文明理念融入城市空間布局和基礎設施建設,梳理城市發展短板問題26大類160項,以繡花功夫接續實施“十大整治”“十大提升”“十大鞏固”行動,推進“席地而坐”示范點、“口袋公園”等項目建設,為百姓創造更多高品質生活新空間。
“現在我們休閑空間多了,鍛煉也更方便了?!本用褛w佳佳在微信“朋友圈”如此形容家門口錯落有致的“口袋公園”。
以人民為中心,以繡花功夫推進城市管理。近年來,安徽聚焦群眾身邊小事,廣泛開展文明社區、文明集市、文明窗口單位、文明餐飲示范店、文明風景旅游區創建,讓文明創建走進群眾、融入生活。
在創建全國文明城區的征程中,蚌埠市通過率先在全省創新建立“百人行業專家組”工作模式,壓實市容環境、物業管理、市場監管等的主體責任。
“創城過程中,以人民需求為中心,依托文明蚌埠“隨手拍”小程序對27家市直單位三縣六區交辦案件1.5萬余件辦結率99%。新增便民城市停車泊位3萬多個,改造綠地面積約35萬平方米,新建口袋公園23個。實現“開門見綠、四季有花”珠城新景象?!卑霾菏形拿鬓k相關負責人介紹。
12個全國文明城市、225個全國文明村鎮、304個全國文明單位、32戶全國文明家庭、49所全國文明校園……如今的江淮大地,城市品質大幅提升,農村德育陣地進一步拓展,文明新風勁吹希望田野。(供稿:安徽省文明辦)